相关习题
 0  173451  173459  173465  173469  173475  173477  173481  173487  173489  173495  173501  173505  173507  173511  173517  173519  173525  173529  173531  173535  173537  173541  173543  173545  173546  173547  173549  173550  173551  173553  173555  173559  173561  173565  173567  173571  173577  173579  173585  173589  173591  173595  173601  173607  173609  173615  173619  173621  173627  173631  173637  173645  211419 

科目: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3.1.2分子、原子 题型:单选题

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布了获取金属氢的相关报告。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由氢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氢。金属氢具有金属的性质,储藏着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 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 制造金属氢的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D. 构成固态氢和金属氢的微粒相同

A 【解析】 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B、金属氢与氢气的结构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氢气转变为金属氢是化学变化,故错误;固态氢是由氢分子构成的,金属氢是由氢原子构成的,故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3.1.2分子、原子 题型:单选题

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有毒气体较多,其中一氧化碳(CO)和一氧化氮(NO)为最主要的两种。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能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B. 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不变

C.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图中生成物有三种

A 【解析】 分析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O+2NO═N2+2CO2.则:A、由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故A正确;B、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不正确;D、图中有一种单质和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3.1.2分子、原子 题型:简答题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二氧化碳、铜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_。

(2)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已知:“”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

变化Ⅰ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Ⅱ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化学变化(或有新物质生成,或二氧化硫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等合理答案)物理变化 【解析】 (1)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 从图可以看出,变化I表示的宏观事实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属于化学变化;变化II表示的宏观事实是该物质的体积变小,原因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属于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3.1.2分子、原子 题型:单选题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A.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原子大小不同

C. 原子种类不同

D. 原子数目不同

A 【解析】 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但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3.1.2分子、原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

B. 原子的结合方式发生改变,表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C. 河北科技大学杨春雨发明的“诺贝尔奖”级的新基因编辑技术,说明人类可通过肉眼观察DNA分子并对基因进行编辑

D. 人们研究物质变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所需要的物质或能量

C 【解析】 试题A、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故正确;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为分子,原子的结合方式发生改变,表明发生了化学变化,故正确;C、人类通过肉眼不能观察DNA分子并对基因进行编辑,故错误;D、人类开展化学研究,就要研究物质的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制取新物质,以满足物质的需要,在变化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也可以满足能量的需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3.1.2分子、原子 题型:单选题

李涛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B. 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

C. 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D. 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

B 【解析】 A、任何微粒都是不断运动的,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不例外,故A说法正确;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比原子小的还有电子、夸克等,故B说法错误;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故C说法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D说法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3.1.2分子、原子 题型:单选题

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对于两者中的二氧化碳分子的比对结果,正确的是(  )

A. 分子运动速率相同 B. 两者中分子的体积和质量不相同

C. 化学性质相同 D. 分子之间的间隔相同

C 【解析】 A、固态物质分子运动速率慢,气态物质分子运动速率快,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子运动速率不相同,故A错;B、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分子的质量、体积都相同,故B错;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故C正确;D、干冰分子之间间隔要小于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故D错。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3.1.2分子、原子 题型:单选题

“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论.建立起对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认识.下列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 蔗糖溶解 B. 水的电解实验 C.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A烧杯中溶液变红

C 【解析】 试题A、蔗糖溶解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并且分子不停的运动,故正确; B、水的电解实验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再分,重新组合为氢分子和氧分子,故正确; C、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利用压力差得出结论,是宏观现象,故错误; D、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水溶液呈碱性,是A烧杯中溶液变红,故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2化学反应的表示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氨基钠(NaNH2)是合成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上将钠于97 ~ 100 ℃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的液氨(NH3),再加热至350 ~ 360 ℃生成氨基钠和氢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钠可能与水反应

B. 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

C. 维生素A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 2NH32NaNH2+ H2↑

C 【解析】 A、由于金属钠可以和NH3反应生成氢气,因此也有可能和含有氢元素的水发生反应,故A说法正确; B、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B说法正确; C、钠由反应前的单质到生成化合物,化合价肯定会发生改变,故C说法错误; D、根据题意可得,金属钠和氨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基钠和氢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 2NH3△2NaNH2+ H2↑,故D说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2化学反应的表示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过程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之比是(  )

A. 1:1        B. 2:1        C. 2:32          D. 4:32

D 【解析】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方程式为:2H2+O22H2O;各物质间的质量之比为2×(1×2):16×2:2(1×2+16)=4:32:36;所以,氢气与氧气的质量之比是4:32。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