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3588  173596  173602  173606  173612  173614  173618  173624  173626  173632  173638  173642  173644  173648  173654  173656  173662  173666  173668  173672  173674  173678  173680  173682  173683  173684  173686  173687  173688  173690  173692  173696  173698  173702  173704  173708  173714  173716  173722  173726  173728  173732  173738  173744  173746  173752  173756  173758  173764  173768  173774  173782  211419 

科目: 来源:2019届九年级沪教版化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

B. 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

C. 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

C 【解析】 试题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可用燃烧法检验,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A错误;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颜色和异味,具有吸附性,属物理性质,B错误;鉴别硬水和软水用到的是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C正确;D中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硬水软化的方法有蒸馏和煮沸,D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9届九年级沪教版化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解析】 试题A、夹取木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木炭发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9届九年级沪教版化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实验的现象主要不是由压力差造成的是(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密封的广口瓶中气体的量减少,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故打开止水夹,由于压力差,水被压入广口瓶中,A选项正确;将氨气和氯化氢气体融化,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铵,是白色固体,不是由压力差造成的,B选项错误;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试管内气体的量减少,气体压力减少由于与外界大气存在压力差,水会被压入试管中,试管液面上升,C选项正确;加热气体,气体体积膨胀,压力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9届九年级沪教版化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纯净物

B. 冰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C. 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助燃

D. 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 【解析】 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是混合物,如自来水中存在钙镁化合物等,A选项错误;冰是宏观物质,元素与宏观相对,宏观层面用组成的术语,故冰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B选项正确;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不能助燃,C选项错误;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由于氢气和氧气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故其质量比不是2:1,D选项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9届九年级沪教版化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在括号内填入物质名称。

(1)(_____)+(_____)二氧化硫

(2)(_____)+(_____)五氧化二磷

(3)高锰酸钾(______)+(______)+(_____)

(4)过氧化氢(_____)+(_____)

(5)二氧化碳+水―→(_____)

以上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硫氧气磷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水氧气碳酸(1)(2)(5)(3)(4) 【解析】 ⑴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 ⑵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⑶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⑷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氧气和水; ⑸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化合反应是指多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故⑴⑵⑸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9届九年级沪教版化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题型:综合题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1)自然界中的水大多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小红同学想检验自家的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______;在家中要把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最好方法是__________。

(3)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水,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盛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4)“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警示我们要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治水体污染。请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肥皂水煮沸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刷牙用口杯接水(或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洗衣水用来拖地后再冲厕所;园林采用喷灌浇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利用等,答案合理均可) 【解析】 ⑴自然界中的水大多属于混合物; ⑵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把硬水转化为软水最简单的方法是煮沸; ⑶在做铁丝燃烧的反应时,为了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所以要在集气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9届九年级沪教版化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请根据下列实验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B实验,小李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上图改进实验与B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条即可)。

集气瓶C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装置简单[或操作简便或实验结果更准确(误差小)或封闭体系更环保或实验成功率高等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⑴仪器a是用来收集气体的,名称为集气瓶; ⑵在实验C中,为了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所以要在集气瓶中盛少量水; ⑶C实验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反应,其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⑷改进前需要先点燃红磷然后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9届九年级沪教版化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填空。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的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3)当实验室中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仪器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______________(填序号)装置,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5)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_______。

(6)某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五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能达到装置C操作优势的是________(填序号)。

(7)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气体。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 则制取并收集甲烷,应该从图A~F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8)若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导入。

铁架台分液漏斗水槽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控制反应的速率过氧化氢水+氧气BE或CE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双手紧贴锥形瓶外壁,导管口冒气泡,表明装置不漏气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丁、戊AD或Fa 【解析】 ⑴①仪器为铁架台;②仪器为分液漏斗;③仪器为水槽; ⑵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9届九年级沪教版化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 ℃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Ⅲ: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分解都放出氧气。

[实验验证] 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250 ℃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___错误。

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在250 ℃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实验发现,氯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高锰酸钾固体与氯酸钾固体混合加热,则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高锰酸钾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还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

Ⅰ和Ⅲ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不是,因为高锰酸钾反应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变化氯酸钾分解的最佳温度是多少(合理即可) 【解析】 ⑴二氧化锰质量不变,说明二氧化锰没有分解产生氧气,故猜想Ⅰ和Ⅲ错误;验证猜想Ⅱ即为加热锰酸钾,检测是否产生氧气,因此要用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猜想Ⅱ正确说明产生了氧气,因此木条复燃; ⑵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与化学性质都不变,高锰酸钾在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上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 练习 题型:单选题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共有10个电子

B. 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3

C. 该离子是阳离子

D. 该离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稳定结构

A 【解析】 试题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应有13个电子,错误,B、从结构示意图可看出,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3,正确,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该离子是阳离子,正确,D、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故该离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稳定结构,正确,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