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3648  173656  173662  173666  173672  173674  173678  173684  173686  173692  173698  173702  173704  173708  173714  173716  173722  173726  173728  173732  173734  173738  173740  173742  173743  173744  173746  173747  173748  173750  173752  173756  173758  173762  173764  173768  173774  173776  173782  173786  173788  173792  173798  173804  173806  173812  173816  173818  173824  173828  173834  173842  211419 

科目: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练习题 题型:简答题

请认真回忆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填 “原子”、“分子”或 “离子”)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该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②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 “阴离子”)。

原子 离子 分子 10 二 阴离子 【解析】 (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等;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含有金属的混合物;故金属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 (2)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当a=2+8=10时,该粒子是原子,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当飞机撒布干冰后,云层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 水分子间的间隔 B. 水分子运动速率

C. 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 D. 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

D 【解析】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凝聚成小水珠,形成雨降下。因此发生的变化为: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变大,水分子间隔变小且运动速率减小。分子自身未改变。综上,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在试管a中加入约1/3容积的水和几片碎瓷片。将长玻璃导管c一端插入洁净的试管b中,导管c末端距离试管b底部2cm~3cm。把试管b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d里。用酒精灯加热试管a中的水,加热至试管b里有蒸馏水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d中冷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加热a试管时,常加入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使用很长的一段玻璃导管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制取蒸馏水与水电解过程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使水蒸气经过较长的自然冷却的过程;制取蒸馏水时,水分子本身不变,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分别结合成氢分子、氧分子。 【解析】 (1)烧杯d中冷水的作用是使水蒸气遇冷,冷凝为液态水; (2)加热a试管时,常加入几片碎瓷片,碎瓷片表面有微孔,内有空气,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练习题 题型:简答题

如图中,图甲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图乙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一条从下图中你能获取的相关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形象地表示了水分解前后分子的变化。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该示意图说明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钙是一种金属元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水氢气+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提供的信息可知,符号前面的数字为原子序数,故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水电解生成的是氢气和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重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煤气中毒 B. 植物生长 C. 冰川融化 D. 炼钢炼铁

C 【解析】 煤气中毒是指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属于化学反应,A错误;植物生长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现的,光合作用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和氧气的反应,呼吸作用主要是糖类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都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冰川融化属于水的三态变化中的熔化,是物理变化,C正确;炼钢是在高温条件下,控制含碳量,减少N,P,S,O等有害元素,保留Si,Mn,Ni,Cr等有益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重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李大爷在樱桃采摘后发现树叶发黄。你建议李大爷应该施用的氮肥是(  )

A. KNO3 B. CO(NH2)2 C. K2SO4 D. Ca2(PO4)2

B 【解析】 树叶发黄应该施用氮肥,含氮元素的物质有A和B,由于题干中要求的肥料是氮肥,A项属于复合肥,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重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铅笔芯是用石壘粉和粘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

B. 公交车上“CNG”标志是代表其燃料为压缩天然气

C. 将滴管伸入溶液中滴加液体,防液体飞溅

D. 油锅着火可以倒入较多的蔬菜或盖上锅盖灭火

C 【解析】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是由石墨粉和粘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如hb铅笔,h是hard的缩写,代表粘土,b是black的缩写,代表石墨,A正确;CNG是Compressed Natural Gas的简称,译为压缩天然气,B正确;用滴管滴加液体时,应在试管或烧杯上方垂直悬空滴加,不能将滴管伸入溶液中,C错误;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接触氧气,当倒入较多的蔬菜或盖上锅盖时,将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重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 分子不一定由原子构成

C. 原子一定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 离子一定是由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

A 【解析】 例如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原子构成,但属于两种物质,他们属于混合物,A正确;分子一定由原子构成,B错误;如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没有中子,C错误;离子还可能是离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如三价铁离子和二价铁离子的相互转换,D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重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

B. 一氧化碳燃烧后分子个数一定改变

C. mg硫和m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2mg二氧化硫

D. 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D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元素原子守恒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A正确;一氧化碳燃烧是指,两分子的一氧化碳和一分子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分子的二氧化碳的过程,反应前后分子个数由三个变成了两个,B正确;由于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当他们质量相等时,原子或分子个数也相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g硫和m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mg二氧化硫,C正确;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重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小花变红

B. 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约1:2

C. 硝酸铵溶解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

D. 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 【解析】 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只有当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时才显酸性,因此,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石蕊小花变红,A错误;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且他们气体体积比为1:2,B正确;所有的铵盐溶于水都要吸热,因此溶液温度降低,C错误;蜡烛完全燃烧的结论是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而不是肉眼可见的现象,D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