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3685  173693  173699  173703  173709  173711  173715  173721  173723  173729  173735  173739  173741  173745  173751  173753  173759  173763  173765  173769  173771  173775  173777  173779  173780  173781  173783  173784  173785  173787  173789  173793  173795  173799  173801  173805  173811  173813  173819  173823  173825  173829  173835  173841  173843  173849  173853  173855  173861  173865  173871  173879  211419 

科目: 来源: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化学上册第二章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混合物不能由一种元素组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

不对 【解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故答案为: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化学上册第二章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校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木炭与氧化铜反应,证明木炭具有还原性.实验装置图如下:

请填写实验报告.

(1)实验用品:

仪器:________.

药品:木炭、氧化铜、澄清石灰水

(2)

现象

分析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结论

结论: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问题和分析

问题:在加热一段时间后,装有木炭和氧化铜试管口部,凝聚了少量的水.但是反应物中并没有氢元素,为什么会有水产生呢?我的________________.

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带橡胶塞的导管澄清石灰水由澄清逐渐变浑浊(或澄清石灰水由澄清逐渐变浑浊,又逐渐变澄清)木炭得到了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试管中(有一部分)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 氧化铜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单质铜的颜色为红色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或木炭夺去氧化铜里的氧)C+2CuO 2Cu+CO2↑反应物是木炭和氧化铜,并没有氢元素参加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上册第2章探秘水世界第2周周周清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 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

B.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

C.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D. 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

B 【解析】 A、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故选项解释错误;B、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体积膨胀,故选项解释正确;C、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解释错误;D、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主要是因为温度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上册第2章探秘水世界第2周周周清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A. 熟石灰和生石灰 B. 铁片和铁丝 C. 金刚石和石墨 D. 银和水银

C 【解析】 试题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上册第2章探秘水世界第2周周周清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加热盛有固体的试管时,试管口应( )

A. 向上 B. 向下 C. 略向下倾 D. 略向上倾

C 【解析】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致使试管底部破裂。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上册第2章探秘水世界第2周周周清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说法不可取的是( )

A.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B.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 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D.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A 【解析】 试题结合题意分析,要考虑实验误差,氧气和氢气的溶解性。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由于氧气的溶解性大于氢气的溶解性,开始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略大于2:1,但随着生成的气体的增多,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接近2:1,如果有较大误差,就要从多方面查找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上册第2章探秘水世界第2周周周清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用食盐水练习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点燃酒精灯②加热③用试管夹夹持试管④向试管中倒入约2mL食盐水⑤将试剂瓶放回原处

A. ①④③②⑤ B. ①③④②⑤ C. ④⑤③①② D. ④③⑤①②

C 【解析】 该实验首先要取药品,取完药品要把原来的试剂瓶复原,再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上夹到试管的中上部,点燃酒精灯,先进行预热再集中药品部位加热。所以正确的顺序是:往试管里倒2-3mL食盐水→用瓶塞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上册第2章探秘水世界第2周周周清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兰学习了水的组成后,形成了如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 水中最小的微粒是氢原子

C.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电解水时,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B 【解析】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正确;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用其它的方法还能再分,原子不是水中最小的微粒,故B说法不正确;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说法正确;D、水电解是水分子再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故D说法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上册第2章探秘水世界第2周周周清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集气瓶(或广口瓶)的用途广泛.对于下列实验装置的解释,正确的是( ) 

实验装置

解释

用于排气法收集氢气的装置

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装置

用于测量氧气体积的装置

用于医院给病人供氧的装置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 A、氢气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应该从短导管进,长导管出,故A错误;B、二氧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而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此实验可以完成,但不是从短导管通入二氧化碳,应从长导管通入二氧化碳,故B错误;C、测量氧气体积,瓶内装满水,因为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氧气应从短导管进,长导管接量筒,故C正确;D、医院用于给病人供氧,应是长导管进入氧气,短导管连接病人的鼻孔,如图所示,病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上册第2章探秘水世界第2周周周清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近来研究表明,除去“普通水”里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增强.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普通水”是混合物

B. 除去氧气后的水中不再含有氧元素

C. “普通水”中含有氧分子和氮分子

D. 处理后的“普通水”性质发生改变

B 【解析】 A、“普通水”中溶有氮气、氧气,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B、除去氧气后的水中还有水中含有的氧元素存在,故B错误;C、“普通水”中含有氧气、氮气,就含有氧分子、氮分子,故C正确;D、处理后的“普通水”去污能力增强,所以性质发生改变,故D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