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3834  173842  173848  173852  173858  173860  173864  173870  173872  173878  173884  173888  173890  173894  173900  173902  173908  173912  173914  173918  173920  173924  173926  173928  173929  173930  173932  173933  173934  173936  173938  173942  173944  173948  173950  173954  173960  173962  173968  173972  173974  173978  173984  173990  173992  173998  174002  174004  174010  174014  174020  174028  211419 

科目: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 刻舟求剑 B. 司马光砸缸

C. 铁杵磨成针 D. 火烧赤壁

D 【解析】 A、刻舟求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司马光砸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火烧赤壁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 闻药品气味 B. 滴加液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加热液体

B 【解析】 A、因闻有毒气体的方法:用手在集气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A正确;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在试管口正上方,垂悬滴加,不能伸进试管或接触试管壁,故B错误;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将导管末端伸入液面以下少许,双手紧握试管壁,观察气泡的冒出情况,故C正确;D、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D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春节将至,利用节假日宣传科普知识,是我们每一名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下列宣传不正确的是

A. 从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B. 发现室内液化石油气漏气,应打开门窗通风、严禁烟火、关闭液化气瓶阀门

C. 冬天用用碳火盆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可在室内放一盆水吸收毒气

D. 溶洞探险,点燃一个火把,如果火把熄灭,则说明洞内缺少氧气,不能冒然进入

C 【解析】 A、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A正确;B、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B正确;C、一氧化碳很难溶于水,故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C错误;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从微观角度分析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气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不可分

C 【解析】 由题意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进入人们的鼻子中,碰到嗅觉细胞,故闻到香味。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A. 用点燃的方法可除去CO2中的CO

B. 鉴别CO与CO2,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若石蕊变红则为CO2

C. 鉴别铁粉和石墨粉时,分别用磁铁吸引,若能被吸引则为铁粉

D. 鉴别氢气与甲烷,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若变浑浊则为甲烷

A 【解析】 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因此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点燃一氧化碳,故选项不正确;B、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无变化的是一氧化碳,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C、铁粉能被磁铁吸引,而石墨粉不能,故选项正确;D、H2和CH4燃烧分别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16年8月1日,我国航天科技集团6院研制的重型运载火箭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试验取得成功,这对我国空间站建设、载人登月及深空探测具有重要意义。其使用的燃料煤油中含有一种叫十二烷[C12H26]的物质,下列关于十二烷说法正确的是

A. 每个分子中含有12个碳元素和26个氢元素

B. 每个分子中含13氢分子

C. 该物质是由12个碳原子与26个氢原子构成

D. 其完全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 【解析】 A、根据十二烷[C12H26]的化学式可知, 每个分子中含有12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B、根据十二烷[C12H26]的化学式可知, 每个分子中含有26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C、根据十二烷[C12H26]的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故选项错误;D、十二烷[C12H26]中含有碳、氢元素,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故选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扇子扇灭蜡烛——隔绝氧气

B. 森林着火时,建立隔离带——移去可燃物

C. 用水浇灭燃着的纸箱——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 木柴架空能燃烧更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A 【解析】 A、用扇子扇灭蜡烛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不是隔绝氧气灭火,故A错误;B、森林着火时,建立隔离带是隔离可燃物灭火,故B正确;C、用水浇灭燃着的纸箱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故C正确;D、木柴架空能燃烧更旺是与氧气充分接触,促进燃烧,故D正确。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铝合金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航天中,铝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铝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最外层有13个电子

C. 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克

D. 反应中易失电子,在化合物中常显+3价

D 【解析】 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因此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B、根据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元素的质子数为13,最外层有3个电子,故错误;C、由图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但要注意单位为“1”,而非“克”,通常省略,故错误;D、铝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在化合物中常显+3价,故正确。故选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B. 氧化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交叉关系

C.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B 【解析】 A、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故B正确;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单质和纯净物是包含关系,故C错误;D、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故D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 反应或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是6∶1

D. 反应或生成甲和乙的质量为比为14∶13

C 【解析】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10%=60%,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通过图示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65%-15%=50%,故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70%+10%+15%)-(65%+10%+10%)=10%,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