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3859  173867  173873  173877  173883  173885  173889  173895  173897  173903  173909  173913  173915  173919  173925  173927  173933  173937  173939  173943  173945  173949  173951  173953  173954  173955  173957  173958  173959  173961  173963  173967  173969  173973  173975  173979  173985  173987  173993  173997  173999  174003  174009  174015  174017  174023  174027  174029  174035  174039  174045  174053  211419 

科目: 来源: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3元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综合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X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

②“11”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_______(填离子符号)。

(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Na+BC分子种类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8;“11”表示的是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3元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综合练习题 题型:科学探究题

图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这种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3-4-11所示。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3-4-11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

进行对比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分子是客观存在的,并总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解析】 (1)E试管放有酚酞的目的是做空白对照,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2)D试管用热水加热,可以加速分子的运动,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 (3)由B试管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3元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综合练习题 题型:计算题

已知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9.296×10-26 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又知X原子中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少4。

求:(1)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

(2)X原子的电子数是多少。

(1)56 (2)26 【解析】 (1)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设X原子的质子数约等于y,X原子的中子数为(y+4),则y+(y+4)=56,得y=26,所以X原子的电子书=质子数=2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届九年级仁爱版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 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 实验2中自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 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B 【解析】 A、实验1中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分析燃烧的条件:都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通过红磷未燃烧,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正确;B、图2中水下白磷能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燃烧条件,错误;C、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正确;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届九年级仁爱版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木柴燃烧时,要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一些,这是因为( )

A. 木柴是可燃物 B. 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C. 散热的速率快 D. 使柴火和空气充分接触

D 【解析】 A、木柴是可燃物,与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没有关系,错误;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不是温度的,错误;C、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与散热无关,错误;D、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是因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届九年级仁爱版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燃烧木柴时,通常将其劈成细条,目的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B 【解析】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A、燃烧木柴时,通常将其劈成细条,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增大可燃物的热值,错误;B、燃烧木柴时,通常将其劈成细条,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正确;C、燃烧木柴时,通常将其劈成细条,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错误;D、着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届九年级仁爱版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我们看到“农家乐”灶头炉膛中柴禾架空时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 )

A.散热更快 B.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C.使着火点降低 D.柴禾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

D 【解析】 试题影响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柴禾架空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柴禾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对可燃物的着火点没有影响,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受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届九年级仁爱版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是全球环境的三大热点问题。而造成温室效应加剧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大量排放。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方法之一是使用低碳燃料,以下燃料属于低碳燃料的是

A.煤 B.汽油 C.天然气 D.木柴

C 【解析】 试题A.煤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产生其他污染物; B.汽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其他污染物; C.天然气能充分燃烧,含碳量较低不产生其他污染物; D.木柴产生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能产生气体污染物;故答案选择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届九年级仁爱版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中国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长三丙”使用的燃料燃烧后只生成水,我估计其燃料是( )

A. 氢气 B. 天然气 C. 汽油 D. 酒精

A 【解析】 A、氢气燃烧只有水生成,正确;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既生成二氧化碳又生成水,错误;C、汽油燃烧既生成二氧化碳又生成水,还生成二氧化硫等气体,错误;D、酒精既生成二氧化碳又生成水,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届九年级仁爱版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是用灯帽将其盖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A. 隔绝空气 B. 降低温度 C. 清除可燃物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A 【解析】 试题实验时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隔绝空气。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