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3959  173967  173973  173977  173983  173985  173989  173995  173997  174003  174009  174013  174015  174019  174025  174027  174033  174037  174039  174043  174045  174049  174051  174053  174054  174055  174057  174058  174059  174061  174063  174067  174069  174073  174075  174079  174085  174087  174093  174097  174099  174103  174109  174115  174117  174123  174127  174129  174135  174139  174145  174153  211419 

科目: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滚动检测卷(四) 题型:单选题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在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B.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 在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B 【解析】 A. 在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无色,无明显现象,正确;B.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错误;C. 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加入几滴石蕊溶液后,溶液呈蓝色,正确;D.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可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滚动检测卷(四)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硫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酸溶液中K+、Ca2+、OH﹣、Cl﹣可以大量共存

B.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A 【解析】 试题A、硫酸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氢离子与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D、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钡沉淀生成,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滚动检测卷(四)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离子可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SO42-、Na+、CO32- B. Fe3+、SO42-、Cl-

C. Mg2+、Cl-、OH- D. Na+、Ba2+、SO42-

B 【解析】 在pH=1的溶液中大量的氢离子。A. CO32- 和氢离子不共存,错误; B. Fe3+、SO42-、Cl-和氢离子间不会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共存,正确;C. Mg2+和OH- 生成沉淀,不能共存,错误; D. Ba2+和SO42-生成沉淀,不共存,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滚动检测卷(四) 题型:单选题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 碳酸盐和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则和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一定是碳酸盐

D. 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所以硝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D 【解析】 A. 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物。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错误;B.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是盐,但其溶液呈碱性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错误;C. 碳酸盐和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和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不一定是碳酸盐,如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错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滚动检测卷(四)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表述一致的是( )

A.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溶液的质量变化

C.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 向稀硫酸中加水,溶液pH的变化

C 【解析】 A.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固体质量变小,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错误;B.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生成硫酸锌和铜,参加反应硫酸铜和生成硫酸锌的质量比为160:161,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变大,但开始溶液的质量大于零,错误;C. 向一定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滚动检测卷(四) 题型:选择填充题

我们每天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匀摄入。以下食物主要提供蛋白质的是(_______)

A.鸡蛋 B.大米

C.香蕉 D.____________________

A牛奶(合理即可) 【解析】 A.鸡蛋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B.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C.香蕉能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故选A。牛奶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滚动检测卷(四) 题型:选择填充题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为减少“白色污染”,可用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

B.超市里所有食品都不含食品添加剂

C.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纤维、合金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D.老年人缺钙会患______________

A骨质疏松症 【解析】 A、为减少“白色污染”,可用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依法添加使用,不能过量使用,并不是所有食品都不含食品添加剂,故选项说法错误;C、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D、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滚动检测卷(四) 题型:选择填充题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棉花、蚕丝、涤纶均属于天然纤维

B.生石灰、烧碱、浓硫酸均可用作干燥剂

C.合成材料包括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D.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的________元素(填“常量”或“微量”)

B微量 【解析】 A.棉花、蚕丝均属于天然纤维,涤纶属于合成纤维,错误;B.生石灰易与水反应、烧碱易吸水潮解、浓硫酸有吸水性,故均可用作干燥剂,正确;C.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故选B。D.习惯上把人体内含量高于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滚动检测卷(四)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_______)

A.除去硫酸铁溶液中的硫酸铜——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B.硬水软化——煮沸或蒸馏

C.检验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D.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加水观察温度的变化(或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等,合理即可) 【解析】 A.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除去硫酸铁溶液中的硫酸铜可以通过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再过滤的方法,正确;B.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是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而降低水的硬度,蒸馏可以将水中的可溶性物质除掉而得纯水(软水),正确;C.氢氧化钠变质是与空气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滚动检测卷(四) 题型:选择填充题

如图所示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t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大的是A

B.将t1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温度恢复至t1 ℃,析出溶质的质量关系为B>A=C

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 ℃时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将t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BB>A>C 【解析】 A.t2 ℃时三种物质中A的溶解度最大,等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大的是A,正确;B.将饱和溶液蒸发水时析出固体的质量等于蒸发的水中原溶解的溶质的质量,t1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B>A=C,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温度恢复至t1 ℃,析出溶质的质量关系为B>A=C,正确;C.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可用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