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4018  174026  174032  174036  174042  174044  174048  174054  174056  174062  174068  174072  174074  174078  174084  174086  174092  174096  174098  174102  174104  174108  174110  174112  174113  174114  174116  174117  174118  174120  174122  174126  174128  174132  174134  174138  174144  174146  174152  174156  174158  174162  174168  174174  174176  174182  174186  174188  174194  174198  174204  174212  211419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培优提高综合测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

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

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_溶于水和其具有________的化学性质.

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不能获得成功?为什么?________成功,原因________.

确保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尽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烧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气瓶,液面上升在一等分刻度处不易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因为碳粉燃烧消耗掉氧气同时又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瓶内压强基本不变,水不倒流 【解析】 (1)根据该实验注意事项分析;(2)根据红磷的燃烧现象及反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根据装置中压强减小分析;(4)根据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培优提高综合测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请你简要叙述如何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

减少含硫煤的使用、多植树造林、使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少放烟花爆竹等. 【解析】 从造成大气污染的源头阐述,建议从环保治理进行解答。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工厂废气、矿物燃料的燃烧、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因此要减少含硫煤的使用、多植树造林、使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少放烟花爆竹等,可以保护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培优提高综合测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小明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溅到妈妈刚刚切好的土豆丝上,发现土豆丝上立即冒气泡,激发了小明的探究欲望,请你参与小明的探究.

(猜想)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设计并完成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________.

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水和土豆丝不能放出氧气

实验三

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________

土豆丝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

(反思)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全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土豆丝________.

反应速率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比或对照证明土豆丝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解析】 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相关结论,注意催化剂是一变两不变,即能加快反应的化学反应速度,但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此要证明土豆丝是催化剂,还需证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 (1)双氧水溶液在常温下能分解,但反应速率慢;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科粤版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致冷剂 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

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 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

A 【解析】 试题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致冷剂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易升华;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是化学性质与酸性物质反应; 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利用化学性质能与氧气反应;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利用化学性质能与水反应;故答案选择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科粤版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 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 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C. 减少和处理“三废”的排放 D. 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B 【解析】 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所以A、C、D都是化学研究的领域,而B是与物理科学有关的。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科粤版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现有下列仪器:①量筒、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酒精灯,量取25 mL的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量取25mL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量筒、胶头滴管。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科粤版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 一定能改变物质的性质

C. 外界条件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D. 一定伴有能量变化

C 【解析】 A、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因此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故说法正确;B、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一定能改变物质的性质,故说法正确;C、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外界条件不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故说法错误;D、化学变化一定伴有能量变化,故说法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科粤版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给液体加热 B. 取用药 C. 洗涤试管 D. 点燃酒精灯

C 【解析】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不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试管应倾斜与桌面成45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固体药品时要用镊子或药匙,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用试管刷洗涤试管时,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科粤版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下列概念中,一定属于描述物质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

A. 光合作用 B. 液化 C. 汽化 D. 爆炸

A 【解析】 A、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液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汽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爆炸,例如车胎爆炸;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爆炸,例如炸药爆炸,故选项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科粤版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了( )

A. 蜡烛中含有水 B. 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

C. 可能是空气中的水,不足以证明什么 D. 可能都正确,但还要有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B 【解析】 做“蜡烛燃烧”实验时,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蒸气。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