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 实验药品 | 分解温度(℃) |
① | 氯酸钾 | 580 |
② |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 350 |
③ |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l:1) | 370 |
④ |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 | 390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由实验______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
(反思)(1)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不变;
(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_______;
(3)同种催化剂,还有_________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提示:观察上表)
(4)写出实验编号③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
C. 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学校禁止吸烟,是因为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有害学生健康,其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A. CO2 B. CO C. N2 D. 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 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到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1:2
C. 过滤、吸附、蒸馏、消毒等都是常用的净水方法
D. 地球上的水储量是非常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 煤炉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 冰箱里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
C. 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在灭火
D. 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合理的是( )
A. 用50mL量筒量取5.26mL水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用托盘天平称取5.6g硝酸钾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先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乙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到丙的化合物的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丁>丙>乙>甲 D. 乙>甲>丁>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性质决定用途 | B.性质不同的原因 |
金刚石最硬;划玻璃, 石墨能导电;做点极,电刷 活性炭有吸附性;吸附毒气 | 金刚石与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O与CO2分子构成不同 |
C.气体的比较 | D.问题解决方案 |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便浑浊 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 | 温室效应;开发使用清洁能源 大气污染;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CO2中含有少量CO;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我们中学生的义务。下列消息中,你认为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
A. 某“大师”通过“发功”,能使铝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金片
B. 有人在饭店的房间内使用木炭火锅。导致煤气中毒
C. 有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时,窒息而死
D. 市售纯净水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