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云南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2HCl===2KCl+H2O+CO2↑,又知CO2气体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为了探究草木灰与盐酸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某学生借用了下列试剂与仪器(如图所示)。
(1)在实验装置D中,为保证两次称量所得质量相等,甲处应放置的实验装置是____(填序号)。
(2)实验具体步骤:第一步,天平调零;第二步,称量反应前______装置的质量;第三步,______;第四步,称量反应后______装置的质量;第五步,观察反应前后质量是否相等。
(3)若选取了另两套装置,则反应前左盘的质量_______反应后左盘的质量,理由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云南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国家新《生活饮用卫生标准》从今年7月1日起强制实施,其中饮用消毒剂除了目前采用的液氯以外,补充了氯胺(NH2Cl)、臭氧(O3).
(1)NH2Cl中含有____种元素;
(2)NH2Cl用于消毒时,发生反应:NH2Cl+X═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
(3)NH2Cl中氯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4)NH2Cl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云南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6g加热制取氧气,至不再产生气体,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1.2g。(1)生成氧气多少克_______?
(2)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氯酸钾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描述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的是 ( )
A. 氧气具有氧化性 B. 木炭能还原氧化铜 C. 活性炭能吸附有毒的气体 D. 酒精能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验满
C. 加入液体药品 D.
收集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了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B. 该物质一定是碳的单质
C. 该物质可能是氧化物 D. 该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晶体,只有一层碳原子厚度,是目前发现的最薄新型纳米材料,强度大、导电性能好。科学家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 21 世纪”。关于石墨和石墨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烯是一种化合物
B. 石墨烯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
C. 构成两种物质的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 两种物质都能与氧气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煤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9O2点燃 4CO2十2SO2十6H2O,则X是
A. C4H12S2 B. C2H6S C. C2H6O2 D. C2H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或做法科学合理的是( )
A. 金刚石能做装饰品是利用了其硬度大的特点
B. 干冰能制造舞台云雾效果,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 煤气泄漏时向室内洒水可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D. 进入菜窖或深井前,要做灯火实验,避免发生危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关下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 乙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若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既能说明 CO2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2与水反应。
C. 丙实验用于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可证明只有二氧化碳生成,该实验有利于石蜡充分燃烧,防止生成黑烟,实验现象更明显
D. 丁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