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四川省资阳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_____。
方案二:小刚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使其发生分解反应。
(1)观察到烧杯内壁_______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取硬质玻璃管中少量残余黑色固体,放入燃烧匙中点燃,伸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②、燃烧完毕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 ①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写出上述实验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交流)
(1)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得知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蔗糖分子中氢原子数目是氧原子数目的2倍,但是,蔗糖中氧元素质量却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资阳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10g,用一氧化碳完全还原后得到的残余固体全为铜粉,且铜粉的质量为8.4g,求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COCu+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天津市2017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木炭吸色素 B. 食物腐败 C. 西瓜榨成汁 D. 酒精挥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天津市2017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漂浮在空中.进入人体肺泡.对健康影响很大.PM2.5属于下列空气污染物中的()
A. 可吸入颗粒物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天津市2017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铌酸锂(LiNbO3)晶体是目前用途最广泛的新型无机材料之一。下列关于铌酸锂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铌酸锂属于氧化物 B. 铌酸锂由三种元素组成
C. 铌酸锂中含两种金属元素 D. 铌酸锂中铌元素的化合价为+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天津市2017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加碘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补铁酱油”中的“碘、氟、钙、铁”应为( )
A. 原子 B. 离子 C. 分子 D. 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天津市2017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砖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天津市2017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B. 吹胀气球--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C. 缉毒犬能根据气球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天津市2017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放出热量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D.将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红色固体附着,溶液的质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