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随着各种移动电子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多,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目前锂离子电池中使用最广泛的正极材料是氧化钴锂,其化学式为LiCoO2,其中Li显+1价,则钴元素的化合价为
A. +4 B. +1 C. +2 D.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据报道,化学家已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颗粒外层为SiO2的粉状物质﹣﹣“干水”,其含水量约为9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干水吸收CO2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 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D. 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可能同是下面哪一个化学式
A. KCl B. O2 C. H2O D. 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烷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 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 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
D. 1g甲烷和2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1g二氧化碳和2g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 使用蜡烛时不慎使书本着火,用湿布盖灭
B. 实验时,把没有用完的白磷丢进垃圾筐里
C. 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D. 高楼着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撤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脐橙是武胜土特产之一,肉质脆嫩、入口化渣,浓甜芳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P(化学式为C27H30O16),可以增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从而降低患心脏病的可能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维生素P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30:16
B. 维生素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0g
C. 维生素P是由27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16个氧原子构成
D. 维生素P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12•南充)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 | 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
| B. |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
| C. | 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
| D. | 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
C. 红磷燃烧时产生浓厚的白雾
D.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 M | N | Q | P |
反应前质量(克) | 20 | 34 | 2 | 3 |
反应后质量(克) | X | 14 | 2 | 28 |
A. N是生成物 B. 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X等于5克
C. 物质Q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反应过程中,物质M与N变化的质量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