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17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实验证明M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有CO2生成.仅根据此结果,对M的成分推测正确的是( )
A. M是一氧化碳
B. M是甲烷
C. M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D. M中含有碳、氧两种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17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C.地壳中含量最多是铝元素
D.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17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5g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g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
A. 偏向左边 B. 偏向右边 C. 仍然平衡 D. 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17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 钢铁是钢和铁熔合在一起制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合金
C. 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会增加,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处理金属废弃物的方法是填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17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是对初中化学中“三”的总结,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B. 灭火的三种方法:隔绝氧气、降低着火点、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C. 常见的三种防锈措施:保持洁净和干燥、表面覆盖保护层、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D. 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三大杰出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17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能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非常重要。
(1)减少煤、石油和_____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和雾霾天气的发生,雾霾天气用的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的___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减少酸雨危害的措施之一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17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1)人类向自然界提取量最大的金属是___(写化学式),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__(写名称);写出高温下一氧化碳把铁从赤铁矿石中还原出来的化学方程式____。
(2)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在生活中常在铁的表面涂上铝粉。其原因是 _____。
(3)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oCl2固体是蓝色的,CoCl2溶液是粉红色的。现将金属钴投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o+2HCl=CoCl2+H2↑。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
(4)用Fe、Ag和_____(写化学式)溶液可以一次性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17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只略去反应①的部分产物)。其中A为一种无色液体,B是紫红色金属;D、F为黑色固体。
(1)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17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1)如何检验B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验满的方法为_____,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若用F装置代替B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
(4)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得甲烷。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
(5)NO气体难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则应选择______装置来收集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17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有一份铁粉与铜粉的混合样品,为了了解其组成,某同学取20g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中,待反应完全后过滤,称得不溶物的质量是6g,试计算:
(1)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____;
(2)产生氢气的质量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