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6348  176356  176362  176366  176372  176374  176378  176384  176386  176392  176398  176402  176404  176408  176414  176416  176422  176426  176428  176432  176434  176438  176440  176442  176443  176444  176446  176447  176448  176450  176452  176456  176458  176462  176464  176468  176474  176476  176482  176486  176488  176492  176498  176504  176506  176512  176516  176518  176524  176528  176534  176542  211419 

科目: 来源:哈尔滨平房区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测试 题型:填空题

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模拟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C中相关粒子的图形补充完整,使之正确;_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B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此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此类反应是化合反应的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哈尔滨平房区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测试 题型:填空题

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物质分类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物质按其所属的类别填在方框中相应的横线上(填字母或化学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水;b.铁; c.富氧空气; d.氦气; e.蜡烛充分燃烧的产物; f.氮气; g.氯化氢。

(2)上述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你分类的宏观依据是________。A处的物质分类是_________,B处物质组成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哈尔滨平房区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测试 题型:填空题

根据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浓氨水的瓶塞,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浓氨水有___________

(2)取烧杯A中少量无色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到_________

(3)继续进行如左图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_,A、B两烧杯中的物质没有接触却产生了与(2)中相同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哈尔滨平房区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测试 题型:填空题

利用学习化学获得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解决下列问题。

(1)松花江是哈尔滨的水源地之一,其水样中的不溶性杂质使江水浑浊,可溶性杂质使其具有气味和颜色。为净化母亲河的水样,进行以下活动。利用明矾________对杂质_________,使其沉降。为除去沉降下来的难溶性杂质,还需进行A操作,实验中出现d烧杯中液体飞溅,滤液滴速慢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继续将水样通过某种家用净水器,水样变得无色无味,说明净水器中的活性炭不仅可以__________,还可以________。若要得到“纯水”,还需进行B操作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

(2)用C探究水的组成,关闭电源时观察到a、b管内所得气体的________,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两管中的气体,根据现象可知水通电分解正极得到_____,负极得到_______,根据___________,可推断出水的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哈尔滨平房区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测试 题型:填空题

化学的发展使人类对空气的认识不断更新。

(1)A是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仿照拉瓦锡实验的原理,我们用装置B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中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加热后变成红色粉末,反应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2)装置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液面下降,烧杯和导管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____。因为红磷燃烧消耗____,使集气瓶内_____,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产生上述现象。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瓶中____。据上述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实验前在玻璃导管中充满水的目的是_____

(3)英国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发现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为1.2572kg/m3;而从氨中取得的氮的密度为1.2505kg/m3。根据这个细微的差异,他们发现了密度比氮大的气体氩,对空气的组成做出更准确的判定。两位科学家因此分获诺贝尔奖。目前,人们已用实验方法精确地测定空气的成分,请将空气的成分或体积分数填写在统计图的横线上。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哈尔滨平房区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测试 题型:实验题

参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实验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

(1)C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实验室用一种暗紫色的固体药品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在实验室中,用此药品制取氧气,你所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实验室用你选择的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写出在用上述发生和收集装置制氧气的过程中,能防止仪器b炸裂的一条正确的操作是______

(2)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如图B,集气瓶内预先留有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产生的不同的现象是_____。这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哈尔滨平房区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测试 题型:推断题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间的转化及反应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B为常见液体,常温下A、C、D为气态且均为单质,C分别能在A、D中燃烧。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写出A、D物质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_;

(2)C在A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3)写出B→C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4)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将图中的转化关系补充完整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哈尔滨平房区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测试 题型:科学探究题

学习了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后,石建和秦思发现红砖粉末(主要含有氧化铁)也会对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产生影响。

(提出问题)红砖粉末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呢?

(猜想与假设)石建的猜想:红砖粉末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不起催化作用;

秦思的猜想:(1)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进行下列实验活动。

实验序号

(实验过程)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I

实验前称量红砖粉末的质量

质量为mg

II

伸入A中的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是因为 (2)_____________

III

将I称量的红砖粉末放入B中,

观察到C中的(3)_____

用符号表达式解释C的

液体中产生现象的原因是(4)____________________。

与II对比,证明红砖粉末

(5)_________

IV

待试管C中没有现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重复此操作

均观察到与III中相同的实验现象

证明化学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6)_______

V

反复实验后,经过相应的操作,再次称量红砖粉末的质量

质量为mg

证明化学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7)___________。

(总结与反思)综合上述实验结论,可确定(8)_________的猜想正确。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使用二氧化锰而不是红砖粉末,由此你得出的一条结论或提出的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9)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A. 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

B. 过滤和煮沸均可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 农业上使用滴灌和漫灌均可节约用水

D.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属于空气污染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用少量稀硫酸 B. 将铁钉放入试管内

C. 连接仪器 D. 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