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9届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 B | C | D | |
实验装置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探究燃烧的条件 |
解释 | 量筒中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 O2的体积 |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 烧杯中的水: 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9届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 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
D. 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9届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9届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 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 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 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9届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X +6O2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A. C4H4S B. C4H6S C. CH4 D. C4H8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9届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选用的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方案 |
A | CaO | 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 |
B | CO2 | CO |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C | CuO | C | 在氧气流中加热 |
D | N2 | O2 |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9届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丁一定是化合物 D. x的值是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9届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9届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2个汞原子_______ (2)3个铁离子________;
(3) 4个氨分子________ (4)加碘盐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
(5)核电荷数分别为8、12 的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 ;
(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单质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9届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溴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x的值为_____。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乙中_____(填字母标号)的化学性质相似。A、B、C、D属于_____种元素。
(3)第117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丙所示,它与溴元素属同主族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竖列),则第117号元素原子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原子中有_____个质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