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为探究CO2的性质,同学们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 紫色干燥小纸花不变化 |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 红色溶液又变成紫色 |
实验编号 | Ⅰ | Ⅱ | Ⅲ | Ⅳ |
(1)由实验Ⅰ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小明认为不必做“向石蕊溶液中滴加蒸馏水”的实验,理由是_____;
(3)综合实验I、Ⅱ、Ⅲ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写出实验Ⅳ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验证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混合气体中既有CO又有CO2,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1)氢氧化钠浓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现象。
(2)浓硫酸常用作气体的干燥剂。
(1)B装置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入混合气体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目的是_____;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_____现象时,可证明混合气体中既有CO又有CO2;
(4)写出E装置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其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
(5)从环保角度分析,写出该装置设计中的一处明显不足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萍乡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活字印刷 B. 陶瓷烧制
C. 火药使用 D. 粮食酿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萍乡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 室内插花,满室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10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体积小20 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较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髙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萍乡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捂试管,后将导管伸入水中
B. 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
C. 组装实验装置时,先固定上面的仪器,后固定下面的仪器
D. 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萍乡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分子种类 ②原子种类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萍乡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自来水养鱼时,残留在水中的氯气会对鱼造成危害,常加入大苏打来除去水中的氯气。下列有关大苏打【化学式为Na2S2O3】叙述错误的是
A.大苏打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B.大苏打由三种元素组成
C.大苏打中钠、氧元素质量比为23:24 D.大苏打中含有O3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萍乡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酒精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所以不带电的微粒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发光放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萍乡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新华社合肥2017年12月25日报道,泾县湛岭钼矿中伴生稀有“超级金属”铼,现已探明铼储 11达30吨,实属罕见。金属铼硬度大,熔点很高,铼及其合金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铼原子的质量是186.2
B. 铼元素的中子数是75
C. 伴生铼的钼矿属纯净物
D. Re2O7和ReO4-中铼的化合价都是+7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萍乡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 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 四种粒子代表的物质中共有两种具有可燃性
D. 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7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