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8772  178780  178786  178790  178796  178798  178802  178808  178810  178816  178822  178826  178828  178832  178838  178840  178846  178850  178852  178856  178858  178862  178864  178866  178867  178868  178870  178871  178872  178874  178876  178880  178882  178886  178888  178892  178898  178900  178906  178910  178912  178916  178922  178928  178930  178936  178940  178942  178948  178952  178958  178966  211419 

科目: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山心二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某化工厂与相邻的化肥厂联合设计了以下制备 (NH4)2SO4的工艺流程。在下图流程中,沉淀池里物质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O2+2NH3+CaSO4(微溶)+_____===_____+(NH4)2SO4。

(1)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_____(填化学式)。进入沉淀池选用CaSO4悬浊液而不用CaSO4溶液的理由是_____。沉淀B高温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室里操作①称为_____,进行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_____、烧杯。操作②的流程是加热浓缩、_____结晶、过滤获得纯净(NH4)2SO4晶体。洗涤所得晶体时不用水,而用饱和(NH4)2SO4溶液的目的是_____。

(3)从绿色化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说明上述流程的主要优点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山心二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

(1)能源化学——使用新能源汽车可节约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_____。

(2)农业化学——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尿素属于_____(填“氮”“磷”或“钾”)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山心二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_____

A 硫酸钾 B 硝酸铵 C 磷矿粉 D 氯化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山心二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常见的盐的组成填表:

名称

化学式

阴离子

阳离子

氯化钠

_____

_____

_____

碳酸钠

_____

_____

_____

碳酸氢钠

_____

_____

_____

碳酸钙

_____

_____

_____

硫酸铜

_____

_____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山心二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从考古文物出土情况来看,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会生锈,铁器几乎保存不了,锈迹斑斑或者烂掉,说明金、铜、铁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山心二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草木灰是农家肥料,主要含钾盐。请回答相关问题。

【分离提纯】

(1)在烧杯里放一定量的草木灰,加入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浸出溶液中主要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2)把烧杯中的草木灰连同浸出液一起过滤。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处理的方法是

(3)把滤液倒入蒸发皿里,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当蒸发到 时,停止加热。

【成分探究】

取(3)所得的晶体少量溶于水,分到两支试管中。

(4)第一支:滴加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加盐酸:

②产生浑浊:

(5)第二支: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变为 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为证明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再向试管中加入 〔可供选择试剂:澄清石灰水、KCl溶液(呈中性)、CaCl2溶液(呈中性)〕,此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当看到 时即可证明。因此,草木灰 (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山心二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草木灰是农家肥料,主要含钾盐。请回答相关问题。

【分离提纯】

(1)在烧杯里放一定量的草木灰,加入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浸出溶液中主要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2)把烧杯中的草木灰连同浸出液一起过滤。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处理的方法是

(3)把滤液倒入蒸发皿里,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当蒸发到 时,停止加热。

【成分探究】

取(3)所得的晶体少量溶于水,分到两支试管中。

(4)第一支:滴加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加盐酸:

②产生浑浊:

(5)第二支: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变为 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为证明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再向试管中加入 〔可供选择试剂:澄清石灰水、KCl溶液(呈中性)、CaCl2溶液(呈中性)〕,此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当看到 时即可证明。因此,草木灰 (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答案】(1)K+ (2)重新过滤 (或再过滤一次);(3)出现大量固体(或余少量液体);

(4)K2CO3+2HCl=2KCl+CO2↑+H2O; Ca(OH)2+CO2=CaCO3↓+H2O;

(5)红;CaCl2溶液;K2CO3+CaCl2=CaCO3↓+2KCl;红色褪去(或消失),产生白色沉淀;不能

【解析】试题根据题中的叙述,草木灰是农家肥料,主要含钾盐,故1)在烧杯里放一定量的草木灰,加入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浸出溶液中主要含有的金属阳离子K+;(2)把烧杯中的草木灰连同浸出液一起过滤。如果滤液仍然浑浊,说明没有过滤完全,故应该重新过滤,(3)把滤液倒入蒸发皿里,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当蒸发到出现大量固体(或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以防止结晶析出的固体物质受热飞溅;(4)①加盐酸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草木灰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故反应方程式为:K2CO3+2HCl=2KCl+CO2↑+H2O; ②产生浑浊的原因是Ca(OH)2+CO2=CaCO3↓+H2O;(5)根据溶液显碱性,根据碱性溶液的性质,故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变为红色;为证明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所加试剂要与碳酸根反应产生明显现象即可证明,故根据酸碱盐的性质再向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K2CO3+CaCl2=CaCO3↓+2KCl,当看到,产生白色沉淀,红色褪去(或消失)时即可证明。因此,草木灰不能与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以免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考点: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酸碱盐的性质

【题型】实验题
【结束】
28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试管(盛有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
 


 


 


 


 

镁条长度
 

1cm
 

2cm
 

3cm
 

4cm
 

相同的实验现象(省略题干现象)
 

快速反应,试管发热,镁条全部消失
 

沉淀量差异(恢复至20℃)
 


 

少量
 

较多
 

很多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加入足量盐酸
 

_________,白色沉淀_________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B
 

加入足量水
 

白色沉淀_________
 

猜想二不正确
 

C
 

加入适量稀硝酸
 

白色沉淀消失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_________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拓展延伸)足量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会经历从酸性到碱性并且碱性逐渐增强的过程,从而促使白色碱式氯化镁的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山心二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试管(盛有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
 


 


 


 


 

镁条长度
 

1cm
 

2cm
 

3cm
 

4cm
 

相同的实验现象(省略题干现象)
 

快速反应,试管发热,镁条全部消失
 

沉淀量差异(恢复至20℃)
 


 

少量
 

较多
 

很多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加入足量盐酸
 

_________,白色沉淀_________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B
 

加入足量水
 

白色沉淀_________
 

猜想二不正确
 

C
 

加入适量稀硝酸
 

白色沉淀消失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_________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拓展延伸)足量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会经历从酸性到碱性并且碱性逐渐增强的过程,从而促使白色碱式氯化镁的生成.

【答案】【题干】气泡;Mg+H2SO4═MgSO4+H2↑;【实验验证1】【得出结论】镁条长度;

【做出猜想】Mg+2H2O=Mg(OH)2+H2↑;【实验验证2】

试管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加入足量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 消失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B
 

加入足量水
 

白色沉淀 不消失
 

猜想二不正确
 

C
 

加入适量稀硝酸
 

白色沉淀消失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Ag+
 

【解析】

试题【题干】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H2SO4═MgSO4+H2↑;【做出猜想】由小林同学的实验,镁条长度越长,产生白色沉淀越多,则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镁条长度有关;由题意,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即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猜想三为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实验验证2】A、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实验结论,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则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消失;B、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g,易溶于水,由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则加入足量水,白色沉淀不消失;C、加入适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白色沉淀能与酸反应;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次沉淀应为氯化银沉淀,则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Ag+。

考点:考查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知识。

【题型】科学探究题
【结束】
29

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为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1。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___。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 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 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 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山心二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为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1。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___。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 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 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 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答案】(1);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过滤;(3)乙;(4)AC;

【解析】

试题(1)由于铜排在了氢的后面,所以与酸不反应,反应物是锌和硫酸,生成物是硫酸锌和氢气,氢气后面标上上升符号;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从铜和硫酸锌溶液的混合物中得到铜,先进行过滤,得到带有硫酸锌溶液的铜,再进行洗涤除去表面的硫酸锌,再进行干燥除去水即可;(3)根据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需要知道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而题中没有告知;(4)由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时,放出热量,如果没等冷却到室温,根据热涨冷缩的原理可知进入量筒中水偏多,所以误认为得到的氢气多,再就是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计算的结果就偏大;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实验误差分析;

点评: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排在氢之前的金属和稀盐酸或者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排中氢之后的金属和稀盐酸或者稀硫酸不生成氢气;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都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比,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实验结果的评价,要知道锌与硫酸反应放出热量,会造成相应的误差,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进行观察和计算。

【题型】实验题
【结束】
30

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大巷乡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向某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图合理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