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天津市西青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地运动
B. 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氢气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天津市西青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闻气味 B.
读取液体体积
C. 倾倒液体 D.
点燃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天津市西青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 书写档案资料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
C. 石墨可制铅笔芯,金刚石可用于刻划玻璃
D. 金刚石、石墨和三种碳单质不都是由碳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天津市西青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 B.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 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 一氧化碳可做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天津市西青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反应A+3B=2C+2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余反应后,生成3.6gD,则生成C的质量为( )
A. 9.6g B. 8.8g C. 6.8g D. 4.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天津市西青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 甲烷和一氧化碳 B. 三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天津市西青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检验 | 将气体点燃 |
B |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
C | 除去 | 点燃 |
D | 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的硬度 | 将其相互刻画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天津市西青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
A. 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放出热量
B. 水通电一段时间后,得到的氧气与氢气在相同条件下体积比约为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D. 将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红色固体附着,液体的质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天津市西青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数据如下: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四种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5 | 15 | 1 | 5 |
反应后质量/g | 11 | 未测 | 1 | 22 |
A. 未测值为2 B. 丙可能是催化剂
C.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 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