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1)实验一: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______。该实验现象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不可燃、不助燃以及____。
(2)实验二:三天后,观察到序号为____的试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对照实验②和③,可知铁锈蚀与____有关。
(3)实验三:从长颈漏斗注入过氧化氢溶液,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甲、丙中不同的现象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化石燃料燃烧可产生SO2,最终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下图是形成酸雨的一条途径,也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一种方法:
(1)我们把pH____5.6(填“>”“<”或“=”)的降雨称为酸雨。
(2)为减少酸雨危害,下列措施合理的有____。
A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B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 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 D 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3)用氢氧化钠溶液与三氧化硫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某硫酸厂化验室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产品中硫酸的质量,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80g,得到中性溶液,求该产品中硫酸的质量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在答题纸上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锰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如下
(1)金属锰是由____构成的(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是关系图中___点表示的物质。
(2)写出点D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
(3)A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同时生成B、C,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上图中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为____。用A制取氧气,从上图选择,以下装置组合正确的是____。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⑤
(4)锰钢是铁、锰、碳的合金,可用来制造钢轨。钢轨的制造与应用主要体现了锰钢具有的性质有____。
A 延展性 B 导电性 C 硬度大 D 有光泽
(5)锰与盐酸反应,生成E与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有铁片、锰片(银白色),FeSO4溶液、MnSO4溶液(浅红色)四种试剂,请从其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实验,验证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选择的试剂 | 实验操作与现象 | 得出结论 |
______ | ______ | 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海洋中蕴藏了巨量的能源和资源。
(1)我国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
①甲烷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化学家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____。
A H2和CO2 B H2和C3H8 C C3H8和C3H6 D CO和C3H8
(2)研究从海洋中得到的物质a、b、c的溶解性。40℃时,取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三个烧杯中(状态1),将温度降到30℃(状态2),固体析出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仔细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1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②烧杯甲里是____物质的溶液(选填a、b、c)。
③30℃时,烧杯____里溶液中水的质量最少(选填甲、乙、丙)。
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状态1的三个烧杯中溶剂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B 状态1的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丙>甲>乙
C 状态2的三个烧杯中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 状态2的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丙>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图中A~I表示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S、Ca、Mg、Fe、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其中A、C、D、F、G、H都由两种元素组成,E是三种元素组成,且A、C是黑色固体,D、F是白色固体,F为常见食品干燥剂;I、B是单质;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F______。
(2)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写出I生成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生成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实验小组同学对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混合后,体系中各反应的先后顺序进行研究。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以下实验中所用硫酸都是过量的。
实验1:将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与60mL、10%稀硫酸混合,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 铁粉/g | 氧化铜/g | 实验现象 |
1-1 | 0.56 | 1.6 |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无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溶液呈蓝色 |
1-2 | 1.12 | 1.6 |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无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
1-3 | 1.68 | 1.6 |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待红色固体不再增加后产生大量气泡,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
实验2:将1.12g铁粉和1.6g氧化铜的混合物与30mL不同浓度的硫酸混合,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 硫酸浓度/% | 实验现象 |
2-1 | 20 |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无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
2-2 | 30 |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瞬间产生大量气泡,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浅蓝色 |
2-3 | 50 |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瞬间产生大量气泡,反应过程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同时持续产生细小气泡,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浅蓝色 |
(解释与结论)
(1)浅绿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H2SO4、____。
(2)实验中出现红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依据实验1推测,在稀硫酸浓度为10%,且硫酸足量的条件下,铁粉、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
(4)对比分析实验1-2与1-3,解释实验1-2没有产生气泡的原因______。
(5)在实验1-3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最多为____ g。
(6)根据实验2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硫酸浓度为20%,CuO先于Fe与硫酸反应
B 硫酸浓度为40%,Fe将先于CuO与硫酸反应
C 硫酸浓度为50%,Fe与CuSO4反应的同时也与硫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以下过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牛奶变质 B. 动植物呼吸 C. 玻璃破碎 D. 天然气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
A. CaO﹣﹣生石灰 B. NaOH﹣﹣纯碱
C. CH3COOH﹣﹣酒精 D. Na2CO3﹣﹣小苏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