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80704  180712  180718  180722  180728  180730  180734  180740  180742  180748  180754  180758  180760  180764  180770  180772  180778  180782  180784  180788  180790  180794  180796  180798  180799  180800  180802  180803  180804  180806  180808  180812  180814  180818  180820  180824  180830  180832  180838  180842  180844  180848  180854  180860  180862  180868  180872  180874  180880  180884  180890  180898  211419 

科目: 来源: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中利用长柄V型管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

(1)碳酸氢铵热分解及其产物检测

①乙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碳酸氢铵固体消失,无水硫酸铜变蓝(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实验的现象可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甲,乙两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

A甲实验会产生较大污染,实验过程没有乙实验环保

B甲实验根据“固体消失”,能说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C乙实验更有利于同学们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

(2)探究微粒的性质

①如丙装置所示。先在B处放浸透无色酚试液的长纸条,后住V形璃管A处加试剂X,观察到B处白色滤纸条变红,则试剂X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若另取一相同的V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药品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让我们一起再认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回顾)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课本中的实验方案(如下图)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1/5.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下表:

颜色、状态

溶点℃

着火点℃

密度/(g/cm3)

红磷

暗红色固体

590

240

2.34

白磷

白色或黄色固体

44.1

40

1.82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含有空气,后来残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1)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交流)

(2)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路)。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与反思)

(3)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待注射器冷却、管内白烟消失后,又意外发现注射器内壁附着黄色固体,该黄色固体的主要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利用传感器改进实验装置,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对照实验,并用高能激光笔点燃磷。

①用测量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是:红磷为8.7%和白磷为10%,从而证明乙同学的猜想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②如图是白磷燃烧过程中的压强变化趋势,试分析回答:图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实验室有下列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②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堵住右侧导气管,________________,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的水,若观察到分液漏斗末端出现稳定的水柱,则装置不漏气。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于验证蜡烛燃烧产物的实验,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如何判断该装置已收集满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研究高锰酸钾的分解产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使之完全分解。

(查阅资料)KMnO4受热分解时,在某条件下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②

称取15.8gKMnO4,其中含氧元素的质量x为____________克;加热使之在上述条件下完全分解,所得O2的质量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抚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生竞赛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和氧化铁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稀盐酸 100 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120 g。再向其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示数为 27.2 g。则下列相关计算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固体中金属元素质量为 13.6g B.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9.2%

C.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 NaCl 58.5g D.实验中消耗的氢氧化钠质量为 3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抚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生竞赛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已知AgNO3见光易分解,aAgNO3=bNO2↑+cO2↑+ dX(NO2能与NaOH反应)。取34 g AgNO3加热至完全反应,将所得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均热的铜网,测得NaOH溶液增重9.2g,灼热的铜网增重3.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gNO3应保存在棕色瓶中 B.生成X的质量为21.6g C.X是银 D.c: d=1: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抚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生竞赛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向一定质量含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Oa段表示产生气体的过程且X的值为53

B.图中Xb段表示产生沉淀的过程且Y值为63.6

C.c点时,溶液的pH>7

D.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1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抚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生竞赛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C.段发生的反应为中和反应

D.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抚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生竞赛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将10g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微热到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ag铁粉,使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烘干,得到干燥固体质量仍然为ag,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

B. 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C. 加入铁粉后有红色固体产生,还有少量气泡产生

D. a的取值范围:a≥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抚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生竞赛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对于该图象的理解,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B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铁一定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消耗的稀硫酸质量相等

④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⑤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抚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生竞赛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I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NaOH、CuCl2、Ca(NO3)2

B.蓝色溶液B的溶质有2种

C.无色溶液A呈中性

D.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CI可能含有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