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江苏南京鼓楼区南京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成语“火上浇油”是指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任何燃料完全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D.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南京鼓楼区南京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实验室制取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B.通过相互刻画的方法,发现铜片的硬度比黄铜片大
C.淬火后的缝衣钢针不能弯曲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可使其变红,所以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南京鼓楼区南京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4 | 31 | 21 | 10 |
反应后的质量/g | m | 40 | 6 | 16 |
A.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5∶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南京鼓楼区南京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不反应,取过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经检验,滤渣中只有X、Z。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 B.Y>Z>X C.Y>X>Z D.X>Z>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南京鼓楼区南京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
B | 鉴别H2和CH4 |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
C | 除去CO2中少量CO | 通入氧气、点燃 |
D | 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碳酸钙 | 高温煅烧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南京鼓楼区南京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按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不可能是
A.氢气和水蒸气 B.氢气和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氢气 D.一氧化碳和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南京鼓楼区南京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分数相等的足量的稀盐酸中,经实验测定并绘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A. 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
B. 金属甲比金属乙的相对原子质量大
C. 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大
D. 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化合价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南京鼓楼区南京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锌有剩余时,滤渣中一定有Ag、Cu和Zn
B.锌有剩余时,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C.锌无剩余时,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
D.锌无剩余时,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和Cu(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南京鼓楼区南京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 70% B. 50% C. 30% D. 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南京鼓楼区南京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现有六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 干冰 B 硬铝 C 甲烷 D 生石灰 E 石灰石 F 酒精
(1)_____可用作人工降雨。
(2)_____可用作制造飞机。
(3)_____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4)_____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