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80943  180951  180957  180961  180967  180969  180973  180979  180981  180987  180993  180997  180999  181003  181009  181011  181017  181021  181023  181027  181029  181033  181035  181037  181038  181039  181041  181042  181043  181045  181047  181051  181053  181057  181059  181063  181069  181071  181077  181081  181083  181087  181093  181099  181101  181107  181111  181113  181119  181123  181129  181137  211419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是燃烧

C.燃烧一定有火焰产生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

B.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的目的是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C.可燃物燃烧时都能发光放热,但不一定都有火焰

D.急速燃烧都会形成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盖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下列场所需贴有“禁止烟火”等消防标志的是(  )

①煤矿 ②油库 ③煤气站 ④面粉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鸡年春节前夕,湖南一市场鞭炮仓库发生爆炸致多人伤亡的事故令人痛心,对于燃放烟花爆竹和火场逃生让人再次醒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觉遵守禁鞭规定

B.堆放易燃物和易爆物,不能堆得过高、过密

C.楼内着火后,乘坐电梯快下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烟气的吸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基础练习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为此,他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A

实验B

实验C

实验D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___(填实验字母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基础练习 题型:简答题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如图甲、乙两个实验.请回答:

(1)乙和甲相比,乙的优点是________ .

(2)两个实验中,红磷的作用是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基础练习 题型:选择填充题

以前许多农村家庭用煤球煮饭,现在改用煤做成蜂窝状,这种变化是为了_____.

A 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B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降低煤的着火点

D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