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81009  181017  181023  181027  181033  181035  181039  181045  181047  181053  181059  181063  181065  181069  181075  181077  181083  181087  181089  181093  181095  181099  181101  181103  181104  181105  181107  181108  181109  181111  181113  181117  181119  181123  181125  181129  181135  181137  181143  181147  181149  181153  181159  181165  181167  181173  181177  181179  181185  181189  181195  181203  211419 

科目: 来源:安徽六安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宏观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闻到桂花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间隔变大

C.吹气球时气球胀大-----分子间隔增大

D.100mL苯和100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200mL-----微粒间存在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六安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变化与守恒: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

B.模型与推理: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

C.宏观与微观:金刚石和石墨二者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六安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元素分类 B.物质分类

C.反应关系 D.空气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六安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六安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3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_;

②高原缺氧的“氧”是指___________;

③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④某残缺标签如图,阴离子可能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六安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气体制备和收集是初中化学重要知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选择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用B装置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因为_______________。

(3)用装满水的C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__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装置D和E都可用来制取氧气,装置D相比装置E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六安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根据下列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A与____________(填字母);

(2)在化学反应中可以相互转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字母)

(3)D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①当x=______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②当x=8时,该粒子符号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六安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放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实验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

方案二: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人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1)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到_____________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4)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

①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六安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氯酸钾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 mL氧气所需时间/s

实验1

5

-

-

171

实验2

5

二氧化锰

0.5

49

实验3

5

氧化铁

0.5

58

实验4

5

氯化钾

0.5

154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氯化钾有____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mL 氧气,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

(5)要比较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 mL 氧气所需时间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

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六安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取10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反应),反应完全后烧杯剩余总物质为106.5g

(1)生成CO2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规范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