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的士兵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使火势更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液面会形成一层白色薄膜,原因是空气中含有_____;松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两三天就变软了,证明了空气中含有_____;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现有下列物质:①水银 ②氧化镁 ③液氧 ④自来水 ⑤冰水混合物 ⑥高锰酸钾,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人类关注。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其中含有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化学式为_____。
(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班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套能验证一氧化碳性质并带有趣味性的实验,效果明显。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当打开开关a(同时在尖嘴处放一火源),通入适量的一氧化碳后,关闭开关a和b,并撤掉火源约10~15 min后,可观察到A中鱼仍然活着,B中蛙死亡,C中正常的深红色血液变成鲜红色。然后打开开关b,同时再在尖嘴导管处点燃。试回答:
(1)A中结果说明__________;
(2)B中结果说明___________;
(3)C中结果说明___________;
(4)在尖嘴导管处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最终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6g氧化铁完全反应最多生成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含量,某化学活动小组分三次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所取药品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黄铜样品质量 | 12g | 10g | 10g |
烧杯+稀盐酸质量 | 150g | 150g | 160g |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质质量 | 161.8g | 159.8g | 169.8g |
(1)第_______次实验中,稀盐酸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第三次实验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科粤版 专题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练) 题型:单选题
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在空气的成分中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