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8.3 酸和碱的反应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测溶液pH | 滴加Na2CO3溶液 | 滴加BaCl2溶液 |
实验操作 |
|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 有气泡产生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8.3 酸和碱的反应 题型:计算题
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将___________(选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a为20 g时,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C.液氧是无色的
D.分离液态空气所得的氧气贮存在银灰色钢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A.分离液态空气 B.加热高锰酸钾 C.双氧水分解 D.加热二氧化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分解过氧化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装入试管中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试管中的固体共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横轴表示反应时间,纵轴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装入试管中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试管中的固体共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不可少的最简单的一组仪器是( )
A.试管、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铁架台
B.集气瓶、铁架台、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
C.试管、酒精灯、水槽、集气瓶
D.铁架台、烧瓶、集气瓶、玻璃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制备 B.收集
C.验满 D.验证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