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A.制取纯净的二氧化碳:将木炭在纯氧气中燃烧
B.除去CuO中少量的炭粉:将混合物隔绝空气高温加热
C.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取样,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比较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固体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占第二位的元素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
(2)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______________。
(3)CuSO4中的阴离子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回答关于水的相关的问题。
(1)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常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方法将硬水软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性;
(2)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3)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因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1)乙醇和石油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______;
(2)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使石油得到综合利用,该过程属于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煤、氢气、汽油三种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图I、图II分别是硫元素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III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III中x的数值为______,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易_____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2)用符号和数字表示两个镓原子_________;
(3)硫化镓属于___________(选填“混合物”、“化合物”或“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观察下列课内实验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一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实验二得出CO2的性质有______:
(3)实验三可得出的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
(4)实验四中能验证铁生锈需要氧气的试管是_____(填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硝酸银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试剂,见光易发生反应;2AgNO32X↑+2Ag+O2↑。
(1)X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硝酸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3)实验室保存硝酸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某同学对碳及碳的化合物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建构了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X的化学式可以为H2CO3或_________:
(2)常温下,CO2通过化合反应转化成X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C和CO都可以将金属从它们的氧化物中冶炼出来是因为它们都具有_____性;
(4)以下除去CO2中少量的CO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
a将混合气体点燃
b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焦炭
c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铝、铁、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回答有关问题。
(1)将纯铜和黄铜相互刻画,_______表面会留下较深痕迹:
(2)这三种金属中,不能与酸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
(3)铝制品抗腐蚀性能好是因为在常温下表面会形成________:
(4)验证铝、铁、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用的方法是_______(铝片已打磨)
a分别将铝片和铁片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b将铁片分别浸入硫酸铝和硫酸铜溶液中
c将铝片先浸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金属片,再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