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正确的推理有几个
①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着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③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④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⑤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⑥碱溶液可以电离出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A.1个B.2个C.3个D.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张聪以“研究蜡烛的高度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为课题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填写有关空白。
资料: 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步骤和方法)(1)点燃两支 _____ 的蜡烛(实验自变量)。
(2)用两只 _____ 大小的烧杯同时分别倒扣在两支燃烧的蜡烛上(控制变量),用秒表计时.重复实验四次,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蜡烛燃烧的时间 | |
高蜡烛 | 矮蜡烛 | |
第一次 | 23″18 | 26″06 |
第二次 | 23″19 | 24″94 |
第三次 | 20″02 | 21″45 |
第四次 | 15″16 | 19″10 |
(3)(结论)分析以上数据,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对结论的解释)原因可能是_____。
(4)(反思)得出的结论和原来的猜想恰好相反,原来猜想的依据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华古文明,国粹尽传承。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下列诗句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D.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3年首日杭州萧山区重大火灾造成巨大的损失,经验教训十分惨重。3名消防官兵在英勇扑救过程中壮烈牺牲,铭记三位英雄的名字,更要用化学知识了解有关消防的安全知识。则回答下列问题:
(1)工厂厂房和仓库等建筑内存放酒精、纸箱、泡沫材料等大量可燃易燃物品。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酒精、纸箱、泡沫材料是_____。
(2)假设该公司人员当场慌忙打开起火点的门窗,这将致使火势迅速扩大,你分析其原因是_____。
(3)置身失火地点的人员惊醒后,准备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②跳楼逃生;③室内刚失火时,打开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除;④及时关闭燃气阀门和切断电源;⑤躲藏在密闭的环境里等待救援;⑥在附近加油站打电话报警;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清乾隆腰刀采用镀金镂雕,装饰有金、银、铜丝镶嵌的花饰和云龙纹,用金银丝装嵌刻“宝腾”字样。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乾隆宝刀所用材料铁、银、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将铁片加入到稀盐酸中;②将铜片加入到销酸银溶液中;③将金属片X加入到Y中(该方案中所有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以及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则回答:
(1)写出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判断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依据的现象是_____。
(3)预想得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果③中Y表示硫酸铜溶液,则X表示的一种金属是____。 如果X表示铜,则Y表示的一种溶液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团队发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新途径,该项新技术为二氧化碳加氢制液体燃料的研究拓展了新思路。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只要说明一点)是__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二氧化碳与水化学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
①一是增加CO2消耗: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用X表示):2CO2 +6H2 = X+ 4H2O,则乙烯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二是减少CO2排放:在生活中活动不符合要求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B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 为了减少疾病传染,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D 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科学研究团队发现水泥材料可永久封存二氧化碳。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碳氧循环主要通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产生和消耗来实现
B.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实验室里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帮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未密封的KOH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KOH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K2CO3溶液呈碱性,B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假设Ⅰ:只含KOH;假设Ⅱ:含KOH和K2CO3;假设Ⅲ:只含K2CO3。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_________ | 假设Ⅰ不正确 |
②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 | _________ | |
③取②中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 假设Ⅲ正确 |
(问题讨论)步骤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 ,排除对KOH检验的干扰。
(拓展应用)完全变质的KOH也有利用价值,从K2CO3的组成或性质看,这瓶变质的试剂在农业上的用途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华同学想减肥,早餐经常只喝饮料,以致有一天上课时突然晕倒。
(1)小华早餐所喝饮料的主要成分为:白糖、果汁、小苏打、柠檬汁,其中缺少了人体所需营养素中的_________和油脂。
(2)减肥减脂肪,脂肪在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3)下列富含油脂的食品有_________(填序号)。
A烤大虾 B豆腐 C肥肉 D黄瓜 E山茶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课堂上老师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指出,生此反应的条件是: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但要除去钾、钙、钠。泽元同学很好奇,他想探究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什么物质?
(进行实验一)取绿豆大的一小粒钠放入盛有饱和CuSO4 溶液的锥形瓶中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一会儿部分变黑色。
(1)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将锥形瓶塞上单孔塞,导管通入肥皂水中,有肥皂泡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
(2)探究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难溶性碱通常遇热时会分解为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猜想与假设)剩余物质为有Cu(OH)2 和_____,可能有Cu。
(验证猜想)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将反应后物质过滤,在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X 的化学式为______ | _____ | 此反应无Cu 生成 |
(实验结论)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反思与交流)出现黑色固体可能的原因是_____。
(进行实验二)泽元同学将饱和 CuSO4 溶液滴加在一小块钠上至钠完全反应,观察到表面有灰黑色固体,周围有大量蓝色糊状物。同学们加入试剂X 将黑色和蓝色固体除去,看到有金属光泽的红色铜。与实验一对比,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其他金属与盐反应,是否也有此现象呢?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取大小形状都相同的不同金属与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记录如下:
Na | Mg | Al | Fe | |
1% | 钠浮在液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 发出嘶嘶响声,钠颗粒逐渐消失,有蓝色沉淀生成 | 红色固体生成,镁条逐渐变小,有气泡产生,有蓝色沉淀生成 | 红色固体生成,间接性产生极少量气泡 | 红色固体生成,无气泡产生 |
3% | 有时轻微爆炸,其他现象同上 | 有大量气泡产 生,其他现象同上 | 红色固体生成且固体体积逐渐变大,产生少量气泡 | 红色固体生成,其体积变化不明显,产生少量气泡产生 |
10% | 轻微爆炸,其他现象同上 | 有气泡产生,其他现象同上 | 铝片由银白变成红色,产生少量气泡 | 红色固体生成,缓慢产生极少量气泡产生 |
请根据上表中信息,猜想金属与盐产生气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写出两点,合理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