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试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节约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填序号) 。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2)下图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
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3)为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某同学制作了下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4)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被称为硬水,可加入 区分,生活中应如何降低水的硬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Na2CO3;
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则NaOH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探究】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 ; | 白色沉淀产生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加入 ; | 证明猜想Ⅱ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下图所示为 “迪巧” 钙片说明书的一部分。
取1片钙片,放入盛有10g稀盐酸的烧杯中,其中碳酸钙跟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它成分与盐酸不反应)。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11.56g。
试计算:
(1)除具有补钙作用,钙片中的CaCO3还有 作用。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每空1分,6分)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1)天然雨水可以用自上而下依次铺有石子、粗砂、细砂的处理池进行初步处理。该处理池的主要作用为 (填“沉淀”、“过滤”或“消毒”)。
(2)软水 是不含杂质的水(填“一定”或“不一定”)。
(3)某些地区使用水窖储存水,其中的水长期放置会有异味,可以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某些可溶性杂质和异味,活性炭的作用主要是 。
(4)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实验时加入碎瓷片的作用为 ,冷却水应由 端通入(填“a”或“b”),收集蒸馏水时要先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每空1分,共10分)
(1)用化学用语(即化学符号)填空:
两个氧原子: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2)说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 ;: 。
(3)等质量的①O2;②CO2;③CO;④SO2中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填序号)。
(4)如下图所示,“○”、“●”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可能是氧化物的是 。
(5)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则:甲的化学式为 ;乙转化成丙的文字表达式为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每空1分,最后两小题各2分,共10分)
据有关资料介绍,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成年人缺钙会得软骨病,血液中也有少量钙,它对皮肤伤口血液的凝固起着重要作用。
(1)钙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它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钙离子符号为 。
(2)钙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
(3)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当X-Y=8时,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 。
(4)市场上出现的某钙片的标签如图,经检验知,此钙片中含钙物质只有碳酸钙(CaCO3)。
①此标签中标注的含钙量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 )
②如果一个青少年每天需补钙0.8克,其中有0.6克来自于牛奶及其他食品,其余服用钙片。请计算每天他需补充碳酸钙多少克?
③7.4克氢氧化钙[Ca(OH)2]与多少克碳酸钙[CaCO3]含钙元素质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无色液体
B.溶液的上层密度小,下层密度大
C.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物质
D.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