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C.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D.热胀冷缩——分子间有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 (选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E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时 ,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B.生铁、硬铝、焊锡都属于合金
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
D.铝表面易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B.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C.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Fe和Al的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Ag、Fe
B.滤液中一定含有Fe2+、Al3+
C.滤渣中一定含有Fe
D.滤液中一定含有Al3+、Ag+、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
(1)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
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 ,则分解不完全。
(3)上述设想的优点有 (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
(4)CO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 ,若要检验1%甲酸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能选用的有 (填字母序号)。
a.无色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pH试纸
(5)请列举CO2的另两种用途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置换反应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下列各组药品能达到目的的是
A.Fe、Cu、H2SO4 B.Ag、FeSO4、CuSO4
C.Fe、Cu、ZnSO4 D.Fe、Cu、Ag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 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取一只纸杯,在底部开一小孔,倒置在实验桌上(倒置时纸杯下垫木条使纸杯的下边缘一端稍稍抬起),用纸团堵住小孔,先收集满氢气后,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长木条在小孔处点燃氢气,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请写出B中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 。
(2)用理化知识解释C中纸杯被高高掀起的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