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1)连接玻璃管和橡胶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中.
(2)某些块状药品可以用 来夹取.
(3)当酒精灯倒在桌子上着火时正确的做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实验室里有一瓶常用的无色溶液,因保管不当,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如图所示).
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
Ⅰ初中常见含钠的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Na2CO3和NaHCO3的水溶液都呈碱性.
Ⅲ室温(20℃)时,测定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质量分数为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NaCl;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
【实验探究】
(1)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试液于pH试纸上,测得pH>7,则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2)小强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②滴加 | 产生大量气泡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猜想②正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气和一种碱,但它不与煤油反应.把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图a),可以看到钠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甚至会使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如图b),同样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但是不发生燃烧.则:
(1)写出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是
(2)在第二个实验中,钠也与水发生反应,但不发生燃烧,这是因为
(3)第一个实验中,钠浮在水面上;在第二个实验中,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
这两个现象说明了金属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2)厨房中的酸性调味剂中含有的酸是 (写化学式)。
(3)长沙新奥燃气公司给用户输送的是天然气,在初次使用之前需要通入氮气,通入氮气的目的是什么?
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若用B、F组成制取某气体的装置,写出制取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 试剂(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端进入(填“①”或“②”)。
(3)乙炔(C2H2)是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界的水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B.硬水易生水垢,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净化水的方法有多种,如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吸入的O2有2%的转化为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的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亚硒酸钠(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的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3 C.+4 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 B.硝酸铵 C.固体氢氧化钠 D.蔗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