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食品往往因为受潮而加速变质,为延长保质期,用熟石灰作食品的干燥剂
B.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制作香肠时应多加亚硝酸钠(NaNO2)等防腐剂
C.吃松花蛋时,为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可加入少量食醋
D.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热量散失,要紧闭门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交点P的含义为 。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3)t2℃时,将30g a物质投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此时三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如图所示A为黑色固体,D是红色的金属单质,C是一种蓝色沉淀,B为硫酸盐,E、F为硝酸盐,且F的溶液呈蓝色。各物质间的转化均一步实现。
(1)写出物质C、B、G的化学式:C ,B ,G 。
(2)写出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B→C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结合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仪器的名称:b 。
(2)如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用D装置收集O2,应在气泡 时开始收集。
(3)如用E装置收集O2,则气体应从 (填“c”或“d”)端通入。
(4)如选择E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O2,则气体应从 (填“c”或“d”)端通入。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最大优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10分)有关资料介绍,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其中氧化铜与氯酸钾混合加热,也能很快产生氧气。现将2.5g氧化铜与24.5g氯酸钾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残余固体经冷却、称量、质量为17.4g。然后将固体溶于65.1 g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的滤渣。滤渣又经过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2.5g。(不考虑过程中物质的损失,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反应中氧化铜起 作用。
(2)生成的氧气为 克。
(3)所得滤液中溶质是 ,其质量分数为 。
(4)向所得滤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6%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AgNO3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列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以及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以组成的化合物是
A.Fe(NO3)3 B.Al2(SO4)3 C.Al203 D.Al(NO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Mg与NH4Cl溶液反应,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假设与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①NH3+HCl=NH4Cl ②NH3+H2SO4= (NH4)2SO4
【实验探究】
(1)为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 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无HCl。
(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A中观察到 ,证明有NH3;
②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___________证明有H2;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Mg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和H2 。写出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填“是”或“否”),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氦气、硝酸铵、甲烷、活性炭四种物质中,属于最简单有机物的是_______,可用来填充飞艇的是_______,可用作化肥的是_______,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___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仪器和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是 。
(2)用①②③组合可制备CO2,写出实验室用此装置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 。
(3)收集CO2应选用装置 (填“④”或“⑤”)。
(4)利用图⑥所示装置(集气瓶中预先装满CO2气体)来验证CO2的性质,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再加入足量的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