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相等
C.将t3℃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13分)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反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许多物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下图表示HCl、NaOH溶液及两者混合后溶质在溶液中的存在情况。
①盐酸具有酸的特性,是因为盐酸溶液中含有 (填微粒符号)。
②对比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溶液离子存在情况,可知两者反应时不会减少的离子是 。
③教材指出:酸与碱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请结合上图并从微粒的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为何酸、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答: 。
(2)日常生活中,凡是使酸的酸性消失或碱的碱性消失的反应均被称为“中和”。如使用碳酸氢钠(其溶液显碱性)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症,就因碳酸氢钠能使胃酸的酸性消失,而称为碳酸氢钠“中和”了过多的胃酸。现有碳酸氢钠溶液、酚酞溶液和盐酸溶液,设计实验证明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时,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盐酸的酸性都将各自消失。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实验1:往装有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先加入2-3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盐酸直至恰好完全反应 | 滴入酚酞时的现象: ; 逐滴加入盐酸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 | 两者反应时,碳酸氢钠溶液碱性消失 |
实验2: | 两者反应时,盐酸溶液酸性消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溶液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依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资料: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部分数据已做取整数处理)如下表所示: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溶解度/g | 21 | 32 | 46 | 64 | 86 | 110 | 138 |
(1)硝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能为作物补充 (填元素符号)。
(2)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g水,在4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10g、86g、64g、32g硝酸钾,充分溶解,如图所示。
① (填字母序号)中盛的是不饱和溶液。
②烧杯A、B、C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a.三者一样大 b.A最大,C最小 c.无法判断
(3)若将(2)中烧杯C的液体倒入烧杯A中,通过调节温度,可使得混合后溶液恰好饱和且不存在KNO3固体。则混合液的温度应该调整至接近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交通法规明确禁止酒后驾车.交通警察使用的一种酒精检测仪中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它对酒精非常敏感,该化合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下图甲、乙、丙、丁四只手分别代表H2SO4、CuSO4、Fe、Ca(OH)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紧握的两只手表示对应的物质在常温下能发生反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_________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属于同一类物质。
(2)用CuSO4与Ca(OH) 2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桶盛装,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3)若图中甲为H2SO4,则丙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12分)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影响健康。如不法商贩用淀粉充当奶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一定含碳、氢、氧、氮元素),或往很稀的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C3H6N6),导致食用此奶粉或牛奶的婴幼儿生长发育受伤害。为此,今年我国出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
(1)“大头娃娃”事件说明,淀粉和蛋白质这两种营养素对人体及其生命活动具有不同功能。它们各自的功能是:淀粉__________;蛋白质__________。
(2)从组成元素上判断,三聚氰胺不是蛋白质。因为三聚氰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去,一般通过检测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来推断蛋白质含量。其操作方法为:将奶粉样品经过特殊处理,使蛋白质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氨气;再用盐酸吸收氨气,计算氨气的质量;再将氨气的质量乘以7.75,就得到蛋白质的质量。
①不法商贩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是提高含氮量。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②现有一奶粉样品10.0g,经处理得到氨气(NH3)恰好与36.5mL 1.0%的盐酸(1.0g/mL)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请计算该奶粉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