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88415  188423  188429  188433  188439  188441  188445  188451  188453  188459  188465  188469  188471  188475  188481  188483  188489  188493  188495  188499  188501  188505  188507  188509  188510  188511  188513  188514  188515  188517  188519  188523  188525  188529  188531  188535  188541  188543  188549  188553  188555  188559  188565  188571  188573  188579  188583  188585  188591  188595  188601  188609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下列物质可选用的

A.硫 B.铁 C.磷 D.木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产品中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0℃时,称取该产品样品26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1)计算碳酸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Na:C:O=

(2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生成CO2的质量。

(4)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X物质的成分。

【查阅资料】(1)X物质可能由Ca(HCO3)2、Mg(HCO3)2、Ca(OH)2、Mg(OH)2、CaCO3、B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2)X物质是通过过滤水溶液得到的沉淀。

(3)相关物质的溶解性如下表:

Ca(HCO3)2

Mg(HCO3)2

Ca(OH)2

Mg(OH)2

CaCO3

BaCO3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不溶

【设计并实施方案】

(1)由查阅资料可知X物质肯定不含可溶性的Ca(HCO3)2、Mg(HCO3)2

(2)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X物质,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没有白色沉淀,说明X物质中无 (填化学式)。

(3)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想进一步确定X物质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关闭活塞b,将50gX物质的粉末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明显增加的质量;

④继续鼓入空气,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⑤经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为20g

【评价】(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 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分析X物质的可能组成是 (有几种写几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三聚磷酸钠(Na5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A.观察颜色 B.加入明矾,搅拌

C.溶解食盐 D.加肥皂水,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CO2是造成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气体,CO2在催化剂、230℃、压力为5-10MPa等条件下与氢气反应来制备甲醇等物质,被认为是目前短期间内固定大量排放CO2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之一。“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能有效地减少CO2气体的排放。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分析完成以下问题。

(1)请写出工业上用CO2制备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有关“碳捕捉技术”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耗不大是该方法的一大优点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D.该方法可以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以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3)甲醇是重要化工原料和石油补充替代合成燃料,通过加氢将CO2转化为甲醇的研究倍受关注,但工业上用CO2制备甲醇目前尚未得以推广使用,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从经济、环境或生产工艺等角度,提出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需要解决的关键环节(请列出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追求化学家的足迹,建立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7分)

(1)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化学家之一,他获得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类:

a.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硝酸银等

b.用二氧化锰与浓硫酸加热:2MnO2+2H2SO4(浓)2MnSO4+2X+O2

①a中反应物均可制得氧气,因为它们组成的共同点:

②b中物质X化学式为

(2)舍勒由于受“燃素说”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逸散到空中去了),导致“氧气”从他的鼻尖下溜走.化学家拉瓦锡结合大量实验事实,否定了“燃素说”认为的“物质燃烧后质量应当减轻”的观点,真正发现了氧气

①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以铁燃烧的事实,指出上述“燃素说”的谬误:

(3)拉瓦锡还通过定量研究分析实验,推进了俄国化学家洛蒙诺索夫的发现获得公认并成为化学的重要定律:即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也称物质不灭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原子种类

b原子数目

c分子种类

d分子数目

e元素种类

f物质种类

②X、Y、Z三种物质各15g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新物质M 30g ;若增加10g X,X与Z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Y、Z的质量比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衣橱中放置的卫生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B.菜刀生锈

C.食物腐败

D.天然气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粉末

D.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分三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阿华在学习化学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地吸烟.”阿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