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一些灭火的事实,其中对灭火的原理分析正确的是
A.用水扑灭燃着的木材----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B.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隔离可燃物
C.用扇子扇灭烛火----隔离空气
D.用锅盖盖灭油锅内的火----降低了油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玻璃管中装的是细铜丝。
(已知:铜 +氧气 氧化铜;氧化铜是固体)
(1)若加热前,两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有30mL空气,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后,理论上密闭容器中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mL,由此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__。
(2)不同的同学在做上述实验时结果差别较大,甲同学最后剩余气体26mL,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能否将铜丝换成木炭?_____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有X、Y、Z三种金属,只有Z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X、Y分别加入稀盐酸中,Y表面产生气泡而X没有。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Y>Z B.Y>X>Z C.Z>X>Y D.Z>Y>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班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某课外小组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测定。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甲 | 乙 | 丙 | |
所取混合物的质量/g | 4 g | 4 g | 5 g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50 g | 40 g | 40 g |
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g | 0.44 g | 0.44 g | 0.44 g |
(1)所取混合物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__同学的实验。
(2)该同学所取的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3)计算该同学所取混合物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措施能治理相关污染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污染 | 温室效应 | 白色污染 | 酸雨 | 沙尘暴 |
措施 | 使用无磷洗衣粉 | 掩埋塑料垃圾 |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 植树造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生石灰 D、食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镁和盐酸在试管中反应,试管壁发热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常温下,将10g硝酸铵溶于20mL水中,所得溶液的温度明显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