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选填“元素”、“原子”或“分子”)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选填“元素”、“原子”或“分子”)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
(如图)。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 。若要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
(3)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右图)。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通常不选用大理石和稀硫酸作为反应物,理由是 。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辩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填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 (举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让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B. 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
C. 让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D. 让漏斗中液面始终低于滤纸边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2+、NH4+、NO3﹣、OH﹣ B.H+、Na+、HCO3﹣、Cl﹣
C.Ba2+、Ag+、Cl﹣、CO32﹣ D.K+、Mg2+、NO3﹣、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包含两种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8: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 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装置是初中化学的常见装置,用该装置可以完成不同的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①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填实验序号).
②Ⅲ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为
(2)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赤铁矿粉末,利用一氧化碳进行还原.
①经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为了防止爆炸,在用酒精喷灯给B处加热前应该先 ,点燃酒精喷灯一段时间后,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②某同学为了测定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他称取了一定质量的赤铁矿石粉末,并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获得了如下数据:
反应前 | 完全反应后 | |
方法1 | 玻璃管和赤铁矿粉末的总质量为m1 |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m2 |
方法2 | 试管和石灰水的总质量为m3 | 试管和试管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4 |
你认为他应该选择方法 (填“1”或“2”)的实验数据来计算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分数,结果才更准确.
③用上述装置完成炼铁实验,有一明显不足,请改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一定温度下,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蔗糖固体
C.向稀硫酸中不断加水进行稀释
D.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会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当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可能比反应前固体的质量大
C.实验结束后,应用磁铁和稀盐酸来检验固体产物中是否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尾气应点燃或收集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组实验中最难比较不同催化剂加速过氧化氢分解效果的是
A.第一组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
B.第二组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两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快慢
C.第三组是分两次实验,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能够复燃
D.第四组是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