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首台使用二甲醚为燃料的城市客车有效地解决了公交车冒黑烟的问题。已知二甲醚的化学式为C2H6O。请回答:
(1)二甲醚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二甲醚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红色物质附着于铝片表面 ②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③烧杯底部出现红色沉淀和白色沉淀 |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
(2)现象①和现象③中的红色物质均为Cu,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经检验,现象②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甲同学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经pH计检验,pH_____7,证实了甲的猜想。
(4)探究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亚铜(CuCl)。
CuCl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和Cl-。
②Cu(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Cl-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进行实验】
①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
②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
③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
④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
以上步骤③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步骤④的现象是________。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固体是CuCl。
【反思与评价】Al和CuCl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呢?
丙同学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
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取Cu粉与15% CuCl2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
(5)丙通过分析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了实验,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改进之处是________。
(6)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还不够严谨,还应考虑________对Cu与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的茶具,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常用的茶具多为陶瓷或玻璃器皿。请从23-A、23-B两题中选一题作答,若两题均作答,以23-A题计分。
23-A | 23-B |
普通玻璃是Na2SiO3、CaSiO3、SiO2等物质经熔化后熔合在一起所得,玻璃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将纯碱、石英砂(SiO2)、石灰石等原料粉碎,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合后,经过高温加热制得普通玻璃,同时会产生CO2。写出纯碱与石英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紫砂茶具属于陶瓷器。紫砂是指矿石成分中二氧化硅、氧化铝及氧化铁含量较高的陶土。SiO2、Al2O3、Fe2O3都属于________(填“单质”或“氧化物”);某地紫砂中含氧化铝和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7%和3%。 请选择Al2O3、Fe2O3中的一种物质,计算该物质中所含各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21%
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但使用不当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事故。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_____。
(2)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图所示的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主要成分是H2、CO、CO2、N2和水蒸气。半水煤气经过下列步骤转化为合成氨的原料。
(1)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半水煤气实现CO的转化,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于铜作为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不加入铜,该反应就不能进行
B.铜可以作为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C.加入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该反应的速率
(2)合成的氨气可以用来制造化肥硝酸铵(NH4NO3),该肥料属于化学肥料中的______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g柠檬醛,使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和7.2g水,则柠檬醛中
A.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B. 只含有碳、氢元素
C.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含有的元素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