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变化角度看下列诗句中与其它三句有本质区别的是( )
A.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g。
(2)t2℃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12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t2℃时,将等质量b和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b_____c(填“<”、“>”或“=”)
(4)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_____)
A.a>b>c B.c>b>a C.b>a=c D.b>a>c
(5)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取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来提纯得到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作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硫燃烧产生的SO2可以溶解在NaOH溶液中,该反应与CO2溶解在NaOH溶液中的反应相似,写出SO2溶解在NaOH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下列鉴别SO2和CO2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扇闻两种气体的气味
B、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NaOH溶液中,观察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实验室有A、B、C、D四瓶无色透明溶液,它们分别是Na2CO3(pH>7)、Ca(OH)2、酚酞、HCl中的一种。为了区分它们,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Ⅰ.用滴管吸取A分别滴入装有少量B、C、D溶液的三支试管中,观察到D有气泡产生,其余无明显现象。
Ⅱ.用滴管吸取B分别滴入装有少量A、C、D溶液的另外三支试管中, C、D均显红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当B滴入C中显红色后,再将A逐滴滴入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用滴管吸取C滴入到装有少量D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上述四种无色溶液相互混合后,用pH试纸测得混合后的溶液的pH<7,则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酚酞除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家庭炒菜用的铁锅手柄是用________(填“热固性”或“热塑性”)塑料做的。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的锌元素是人体所需要的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4)氯化钠俗称食盐。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则钠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
(5)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用下列试剂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Al(NO3)3溶液 B.Fe(NO3)2溶液 C.Cu(NO3)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g
B. 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3:16
C. 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1.6%
D. 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其流程简图和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
已知:①母液中有一种铵态氮肥
②NH3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远远大于CO2
③2NaHCO3Na2CO3+H2O+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NaCl饱和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
(2)要向NaCl饱和溶液中先通入_______(选填:“NH3”或“CO2”),其原因是_________;
(3)反应Ⅰ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流程中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高于60℃,NaHCO3的溶解度曲线“消失”了,其原因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