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夏天雪糕慢慢融化
B.潮湿的衣服在空气中变干
C.洗净的铁锅出现锈迹
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瓶子外壁附着一层水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在下列物质中,作出正确选择,并用序号填空。
①醋酸 ②甲烷 ③稀盐酸 ④石墨 ⑤干冰 ⑥氮气
(1)可用于生产铅笔芯的是_____;(2)一种家庭常用调味品中含有的成份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4)可用于金属除锈的是_____;
(5)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三甲基一氯硅烷[(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火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与水接触可生成盐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三甲基一氯硅烷属于有机物
B. 保存三甲基一氯硅烷时应密封防水
C. 三甲基一氯硅烷由碳、氢、硅、氯四种原子构成
D. 三甲基一氯硅烷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小于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填标号)。
A.蔗糖和水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铁和氯化铜溶液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3)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①B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_(填序号:a、化合物 b、单质 c、纯净物 d、混合物)。
②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下列对P点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3)25g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______℃。
(4)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物质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则溶质都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 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了,但该反应仍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设计方案是实验探究的保证,感悟方法是探究的根本目的。某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
【实验目的】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分析】从组成上看,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 (填粒子符号),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果在它们的水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都能看到的现象是 ;但由于解离出的Na+和Ca2+不同,所以性质也有不同。设计实验时可加入能解离出CO32-的试剂,利用CO32-与Ca2+结合产生白色沉淀这一特殊现象予以检验。
【设计方案并实验】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方案一 |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O2。 |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 |
方案二 |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写出方案二中出现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方法感悟】在检验物质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和 ,据此选择加入恰当的试剂,最后根据不同现象得出结论。
【定量研究】某氢氧化钠样品中混有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称取10 g样品,加入54 g水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稀盐酸,同时测定溶液的pH。当pH=7时,刚好用去10%的稀盐酸73 g。计算:
(1)将200 g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要加水的质量。
(2)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