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若将铝、铁、氯、硅、氢、氧、锌、硫、磷、铜、氮、碳、银、钙等分成A和B两组,且A组中必须包括氧,应该如何分?试把分组结果用它们的元素符号表示出来:
A组:________;B组: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1)实验1: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和澄清石灰水的浓度外,还要控制_________相同。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
(2)实验2:该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如图所示,电子秤上的量筒中盛有蒸馏水,放置一段时间。天平示数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蔗糖可以燃烧;受热可以发生分解反应。铜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进行实验】
实验一: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打开甲仪器的活塞 2.待排尽装置中空气后,加热蔗糖 | 玻璃管右端有小液滴产生, C中 | 蔗糖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实验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先用酒精灯加热铜丝处,并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 2.再将酒精灯移置蔗糖处加热 | 铜丝变成黑色; | 蔗糖受热分解生成水 |
【解释与结论】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的步骤中,排尽装置中空气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全实验一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实验一的结论分析,不能确定蔗糖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实验二中实验步骤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6)补全实验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探究,分析得出蔗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中元素符号能表示一定的意义,不同的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不同.下列对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
序号 | 元素符号 |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
A | H | 只表示氢元素 |
B | Fe | 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这种物质 |
C | N | 只表示一个氮原子 |
D | O |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表示氧气这种物质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1)写出仪器名称:a 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若要收集到干燥的氧气,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其验满的操作为____________。
(3)用装置E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d.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4) 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得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实验室中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 ,收集装置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学完质量守恒定律后,为加深同学们的理解,老师又演示了如下实验。
(1)实验A中天平指针会_______(填“左偏”、“不变”或“右偏”)。燃烧掉的石蜡的质量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
(2)同学们预测实验B中最后指针会左偏,结果却右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无污染”载运工具,是未来新能源清洁动力汽车的必然方向。
(1)氢气是可以取代化石燃料的“绿色”能源,其中“绿色”是指_______。
(2)氢气可以通过煤的气化得到,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画出图中微粒________________,并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