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3473  193481  193487  193491  193497  193499  193503  193509  193511  193517  193523  193527  193529  193533  193539  193541  193547  193551  193553  193557  193559  193563  193565  193567  193568  193569  193571  193572  193573  193575  193577  193581  193583  193587  193589  193593  193599  193601  193607  193611  193613  193617  193623  193629  193631  193637  193641  193643  193649  193653  193659  19366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法.根据下图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不同.
(2)A,B,C,E中属于非金属原子的是
(3)若D表示某元素的离子,则m= , 图中B与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生做了如下的实验: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人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悬浮于液面.将几枚小铁钉投入烧杯中,至不再产生气泡(溶液的体积几乎不变),和开始相比,小球的位置 ( )

A. 上浮 B. 下沉 C. 不变 D. 沉至杯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

A. 青铜 B. 水银 C. 18K黄金 D. 不锈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 生铁、铁锈 B. 石灰石、碳酸钙

C. 氧化铝、硬铝 D. 生石灰、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1)淡水资源有限,我们需要节约用水.如图中表示节水标志的是(填字母)

(2)生活中常讲的“烧开水”是指利用的方法,获得可以饮用的水,这样既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除去水中的细菌.将肥皂水滴入某水样中,出现较多泡沫的是(填硬水或软水).
(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填序号).
①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③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④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
⑤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浇花、冲洗厕所
(4)下图表示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微观过程: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表示氯原子)
写出上述物质中单质的化学式:物质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3:2
D.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间比较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含有铁的质量分数:生铁< B.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Fe2O3>FeO

C. 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铝元素<铁元素D.铜和铁生锈的难易:铜比铁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与“●”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则下列各图示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厨房里的下列物质在寒冷的冬天最容易结冰的是(

A.食醋 B.蒸馏水 C.酱油 D.自来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⑤将浓氨水换成任意有挥发性的物质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