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萨克斯等多位科学家用了几百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有许多关于“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的经典实验流传至今,现将其中一个实验的思路及过程简述如下: (注:NaHCO3稀溶液能维持溶液中CO2浓度恒定.其原理是当CO2浓度降低时,NaHCO3稀溶液能释放CO2 , 当CO2浓度升高时,NaHCO3稀溶液能吸收CO2 . )
①剪取一烟草叶片,立即将其放入盛有NaHCO3稀溶液的容器中,发现叶片浮于液面;
②用真空泵抽去该叶片中的气体后,发现叶片下沉至容器底部;
③将该容器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叶片逐渐上浮
④再将该容器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发现叶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以上③、④中叶片的上浮与下沉现象进行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苏打(NaHCO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H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拓展性研究. (一)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该白色固体 由NaHCO3和NaCl两种物质组成
(1)基于上述实验结论,则步骤①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
(2)写出步骤②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
小吕方案Ⅰ:利用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 , 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4)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5)小周方案Ⅱ: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的NaHCO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
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Ⅰ之前,需判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没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B.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
C.矿泉水是纯净物
D.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成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CO2三种气体组成.为验证该混合气体成分,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方案.
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仅根据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CO?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3)小丁根据装置E中出现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的实验现象,得出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结论.你认为结论是否可靠?若可靠,请说明理由;若不可靠,请对图1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4)图1方案B装置可用来吸收CO2但没有现象.为证明CO2和NaOH能发生反应,小丁又设计了图2所示的方案.则图2方案中所加试剂X应该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人体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FeCl2也能通过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的高低,该同学在28℃环境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⑴提出问题: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哪个更高?
⑵猜想与假设:。
⑶实验材料: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等.
⑷实验步骤: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并各注入3mL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内;
③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情况.
⑸预测实验结果:
请写出一种可能的实验结果:。
⑹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该同学又完成了“探究温度对猪肝研磨液和FeCl3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途中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率的曲线是 , 判断的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4年北京、济南等城市曾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做法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汽车排放尾气 B.春节燃放烟花爆竹
C.清明焚烧纸钱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