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X=。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 C.水的净化
(1)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A中水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可以用来检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该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C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经过此净水器得到的水仍然不是纯水,若想得到纯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2)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①检验一份自来水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的方法是向水样中加入来鉴别,若观察到现象说明该水为软水。
②生活中可以通过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1)Ⅰ.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甲组同学按照教材内容设计了如图1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水倒流。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式表达式。
(2)【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③(补全实验步骤);
(3)观察水倒流至集气瓶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论】多次实验发现,在实验操作完全规范下,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仍然始终小于理论值。
【拓展研究】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为7%以下时,红磷不再燃烧,由此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的是。
(4)Ⅱ.探究某脱氧剂的成分(由两种单质组成)及利用该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①探究脱氧剂成分。
【实验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若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有红棕色固体生成。
【实验猜想】根据颜色变化,猜想该脱氧剂中含有铁,其化学式是。
(5)【验证猜想】用磁铁吸引,说明含有铁。
【实验探究】新取一定量的脱氧剂,将已验证的成分分离.取剩余固体与少量CuO混合,置于图2装置中加热(碳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CO2).一会儿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该脱氧剂中还含有碳粉,请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式表达式:。
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使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原理是利用脱氧剂中铁在常温下能够消耗装置内氧气,但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 具体操作是先夹紧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一定距离,(完善操作、现象与结论)。
(6)【实验过程】
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脱氧剂粉末,封闭;
步骤2: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发生变化。
【数据处理】
①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有(填字母)。
A.反应前注射器中原有空气的体积 B. 反应后注射器中剩余气体的体积
②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 , 最终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的体积分数。
(7)【实验评价】与燃烧红磷法相比,脱氧剂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反应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一氧化碳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发出红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用微观的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现象,合理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B.加入糖的水变甜,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C.水会变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是因为构成他们的分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书馆档案起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B.洗洁精溶解餐具上的油污
C.使木材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完全燃烧
D.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