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分类、归纳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归纳中正确的是
A.氧化物:SO2、C6H12O6
B.复合肥料:硝酸钾、尿素
C.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a、Fe
D.有机物:乙醇、乙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B.用稀硫酸区分氧化铜和铁粉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用熟石灰区分铵态氮肥和钾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5月4日《光明日报》报道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该成果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B.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2)通过如图示意的I、II、III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
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I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中,氢气夺取了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元素,二氧化碳发生了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3)氧化铟是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的成分之一。元素周期表中,铟(In)元素与铝元素位于同一族,写出氧化铟的化学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问题填空:
(1)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填数字序号)。
① 食盐和水 ②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③ 铁和氯化铜溶液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① A的化学式为。
②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反应。
③ 参加反应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分子数目比为。
(3)Ⅱ.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
(4)下列对P点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5)25 g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
(6)t2℃时,若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填“甲”或“乙”)物质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
A.篝火晚会将木柴架空使燃烧充分B.电器着火时可以用水浇灭
C.高楼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D.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防止大火蔓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
B.露天焚烧秸秆制取草木灰
C.焊接金属使用氮气作保护气
D.回收废弃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D.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切开成熟的菠萝蜜能闻到浓浓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Ⅰ.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图,请根据要求回答: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做原料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按照气流自左至右方向流动,所用仪器按连接顺序依次为(填字母顺序)。
(3)实验室若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来制取氧气。要配制5%的过氧化氢溶液600g,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密度为1.1g/cm3)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稀释过氧化氢溶液的主要步骤有:计算、、稀释、装瓶并贴标签。
(4)Ⅱ.下列是某化学小组探究物质组成与性质的实验装置图,根据要求回答:
上述实验设计中有错误的是(填字母序号),A中可燃物应取过量的原因是。
(5)B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C中会出现的实验现象为。
(6)D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酒精灯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