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肼(X)和双氧水(H2O2),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 2H2O2 = N2↑+ 4H2O,据此判断肼的化学式是
A.NH3B.NH2C.N2H4OD.N2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做法不符合桂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的是
A.将垃圾分类处理B.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
C.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D.生活污水经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人类的生活和化学密不可分。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最轻的气体_______; ②3个亚铁离子______;
③空气中最多的元素_______; 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正确的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请你按要求填空:
①如澄清石灰水,其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钙,写出其阴离子的符号______,它与CO2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处的物质类别是_____。如氧气,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填名称)
③如水(H2O),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草酸钙(化学式为CaC2O4,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能分解。小红同学为了探究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变化,进行如下实验:取12.8g草酸钙固体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t2时问段内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产生了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它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相同,则该段时问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t2~t3时间段内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t3~t4时间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强和小明两位同学另取12.8g草酸钙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对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Ca(OH)2+2HCl=CaCl2+H2O;CaC2O4能与稀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2HCl=CaCl2+H2C2O4;草酸(H2C2O4)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
【设计方案并实验】
同学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小强 | 取少量固体放入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 | 烧杯发热 |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一定不含有CaC2O4。 |
小明 | 另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 | 有气体产生 |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
【交流与讨论】三位同学经过交流后认为,该剩余固体与图中___________时间段的物质成分相同。
(5)某同学取用上述制得的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
①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的原因是(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
②破裂后瓶内试剂会吸收空气中CO2生成CaCO3。
为测定其中CaCO3的质量分数,兴取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称取10.0g样品,加50.0g水溶解,搅拌、静置、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重。
实验2:称取10.0g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
a.根据实验1称重计算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可能偏高,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b.若实验2中收集的气体为2.2g,计算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了___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 ②用10mL水和10ml酒精配制成20mL酒精溶液 ③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纯净干燥的氧气 ④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
A.只有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只有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我省很多城市正在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B.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增加肥效
C.建筑工地和路面及时洒水降尘
D.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