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g加热至混合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4g。他们将剩余固体倒入烧杯中,欲通过溶解和过滤两个步骤得到10%的氯化钾溶液。(提示: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请你帮他们计算:需向烧杯中加水的质量是多少?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
(1)水是由_____组成的化合物。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自然界的水都属于混合物,一般要经过净化之后才能使用,在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
(3)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_____(填“软水”或“硬水”),常用_____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4)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_____℃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将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析出固体质量较少的是_____(填“甲”或“乙”)。
③t2℃时,将6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甲与同温下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乙大小关系为_____(填字母)。
A.w甲<w乙B.w甲>W乙C、W甲=W乙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处氧化铁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喷灯加热,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尾气处理的方法为_____。
(3)《自然》杂志刊载“绿色炼铁”技术;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装置,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B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制取氧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当打开K2关闭K1时,利用I、Ⅲ装置可验证CO2的有关性质。
①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此时小试管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②C为干燥管(用于防止液体倒吸)。如要证明所制备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在小试管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告可燃冰试采成功,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已探明其他化石燃料总量的2倍;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传统的化石燃料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
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 。
(4)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具有很多优势,主要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储量丰富 B.燃烧值大 C.清洁、无污染 D.易于开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X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
②“11”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_______(填离子符号)。
(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含碳元素的新材料不断涌现。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②、③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_____,图③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
(2)如图所示,“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只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使用 C.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 D.不具有可燃性
(3)二氧化碳是灭火英雄,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其灭火原理是_____,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近年来科学家正致力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例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和地区雾霾天气增多,雾是水蒸气,本身无污染,霾由细小颗粒物组成,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以及地面灰尘等。它侵蚀着人们的健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出行。下列治理雾霾的措施中可行的是_____。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控制车辆使用 ③减少户外活动 ④加强城市绿化 ⑤关闭厂矿企业 ⑥调整能源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东通过查阅资料,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已知广口瓶的有效容积为242mL,实验8分钟后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流人广口瓶中的体积为48m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前广口瓶底未放少量水
B.通过分析本次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暇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8%
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可十分接近拉瓦锡实验的结果
D.此实验可有效解决拉瓦锡实验中的汞污染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镍元素的符号为Ni
B.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93g
C.从左到右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D.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