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5月18日,中国又创下一项世界第一,在我国海域试开采可燃冰获得成功。预计在 2030年以前可燃冰资源会得到商业性开发利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化石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可燃冰中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1)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______和天然气等。
(2)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可燃冰属于未来的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汽油 B.太阳能 C.氢能 D.核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原子______;
(2)用于填充探空气球的稀有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3)三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4)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乙实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 丙实验加水后,立即旋紧瓶盖,振荡,看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向内凹陷
D. 丁实验,酒精灯上放的金属网罩是为了提高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钙元素的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B. 钙离子可表示为
C. 钙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钙离子
D. 钙原子和钙离子均达到了稳定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可用明矾降低水的硬度
B. 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水通直流电时,电源负极上得到的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和
中数字2均表示每个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分别是初中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氧元素,它们之间存在顺时针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若空气中A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B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是生活中常见的液态物质.
(1)C的化学式是_____,D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
(2)写出图中任一物质的用途:_____.
(3)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下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的目的是利用浓氨水的碱性和挥发性,验证了分子是______;
实验二中,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氧气含量少的操作是向两瓶中分别______;
实验三中,通过测定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质量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前后两次称量结果不一致,原因是没有称量______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室准备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采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室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_____.
采用的常见装置组合为_____,酸液应从_____加入(写仪器名称);
若小华想用F装置收集一瓶该气体,则气体由_____(填c或d)端进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连接制取装置;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盐酸;④收集气体;⑤向大试管内放入石灰石,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①⑤③④D.③④⑤②①
(4)该小组在制取CO2的时候,发现二氧化碳收集好后,反应仍在发生,所以,他们想设计一个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装置.你觉得下图Ⅰ、Ⅱ、Ⅲ装置中能实现上述意图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和溶液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命活动有重大的意义。
(1)生活中可以用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通过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2)电解水的实验中,正负两级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电解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组成的。
(3)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则需要氯化钠_____g,量筒需要选择_____mL的(选10mL,50mL,100mL,500mL)。如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字母序号),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6%(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