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20℃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 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
D. 将甲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 m=3.2
C. X的化学式为NO
D. 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象是( )
A.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 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
C. 镁在氧气中燃烧
D.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若下列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均能完全进行,则有关CO2、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A. 鉴别CO2、CO B.
鉴别CO2、CO
C. 除去少量CO2 D.
除去少量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 a=56% B. b=6% C. c=17% D. d=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
(1)2个氢分子______。
(2)铵根离子______。
(3)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______。
(4)2C______。
(5)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的符号______。
(6)稀有气体氮的化学式______。
(7)保持双氧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
(8)写出硫酸铝的化学式并标出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________,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差异;
(2)用一氧化碳和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3O4)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用盐酸除去自行车钢圈上的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4)铝制品形成致密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5)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H2O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下列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F六种物质均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其中D、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A. 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 金属活动性顺序B>C>A
C. 消耗盐酸的质量A>B>C
D. 相对原子质量是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