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04614  204622  204628  204632  204638  204640  204644  204650  204652  204658  204664  204668  204670  204674  204680  204682  204688  204692  204694  204698  204700  204704  204706  204708  204709  204710  204712  204713  204714  204716  204718  204722  204724  204728  204730  204734  204740  204742  204748  204752  204754  204758  204764  204770  204772  204778  204782  204784  204790  204794  204800  204808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图表示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加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请从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_溶液。

(2)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然后,对反应过程中废液的溶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猜想I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Ⅱ硫酸钠和硫酸;猜想Ⅲ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无明显变化

猜想______不成立

②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______

猜想Ⅱ成立

(反思与评价)小芳认为实验操作②得出的结论不成立,理由是______。可以改为向废液中加入少量______,溶液变为红色,证明猜想Ⅱ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是一种常见的银白色的金属单质。请填写下列空格

(1)选取符合要求的一种D物质,写出D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该同学将C物质的溶液滴加到稀硫酸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冒出,则C物质可能是______(填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3)该同学归纳出A物质的类别属于碱或者是______

(4)如果B是盐酸,请写出实现转化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锈蚀的条件进行了以下系列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小明按图所示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铝、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铝与稀盐酸刚接触时反应缓慢,一段时间后剧烈,产生气泡速率随着加快,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

2)实验二: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小红提出按图2进行两步实验, a.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b.试管②中现象是_________

3)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甲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该实验设计装置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化学实验中水不仅能用于配制溶液,还能扮演其它不同的角色。

(一)某同学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实验步骤为计算、___ 溶解。

2)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置,则需20%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 ____ g.

(二)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A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_____

4)实验B,滴加水后看到U型管中_____. (填左边右边)液面升高。

5C图所示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6D中电解水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水是由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7)为了给上述D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某同学用上图中三个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得到正确结论的装置为______(填序号)。由此可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注意的是______(只回答一-条即可)。试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气体制取: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

(2)写出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应选择的制取装置为______,若要求收集到干燥的CO2气体,还应该增加的装置为______。(填置序号)

(3)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可以选用与制CO2相同的发生装置,可见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为____________

(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利用下图装置,验证CO2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4)甲中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5)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6)丙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此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个氮分子________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2)氯化钠、铁、过氧化氢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是______

3ABCD表示四种物质中,在高温条件下,AB反应生成CD,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①每个A分子是由_____个原子构成的。

②反应后,生成CD两种粒子的个数比应为______

③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BC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A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依次是硅、钠、氧、氯元素的有关信息,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图②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图②④对应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

D. 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值为22 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

B. 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C. 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用正确的试剂成功探究出了在空气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溶液可以选择Ca(OH)2溶液或CaC12溶液(查阅资料得知:CaC12溶液显中性)

B. 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

C. D物质可能是气体,也可能是沉淀

D. 溶液B中的溶质至少有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