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实验探究。
(观察与记录)
(1)按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集气瓶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待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__________。
(讨论与交流)(2)若用铁丝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明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小丽同学认为也不可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分析与思考)(3)小芳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1/5。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归纳与总结)(4)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若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初中化学常见的3种元素X、Y和Z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 X | Y | Z |
相关信息 | 它的单质甲是一种清洁能源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它的一种单质乙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
(1)甲的化学式是______,乙的名称是______
(2)ZY2可与Z的单质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ZY,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A、B、C是由上述3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G由Ca、Y和Z三种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①G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②若A中不含X元素,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C→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③若A中不含Z元素,B→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利用这些仪器可完成多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加热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
(2)过滤液体:除玻璃棒外,还需选择仪器G、H和____(填字母序号);
(3)制取气体: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组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需从上述仪器中选择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利用上述仪器组装发生装置,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小杨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其原理是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中,小杨观察到石灰水中持续出现气泡,但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写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从组成的角度:水是由_____组成的(填写编号)
A.氢元素和氧元素 B.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氢气和氧气
(2)从微观角度:下图可以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_____ (填写编号)
(3)从资源角度看: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图1是净化河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能杀菌消毒
B.利用这个净化水的装置可以把硬水软化
C.可除去水中的部分不溶性杂质
D.利用此装置净化得到的水仍然是混合物
(4)从变化的角度看:
①水通电可发生分解反应。电解一定量的水,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写化学式),当正极产生的气体约为5mL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______
②图2是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价的氧元素____________;(2)镁离子____________;
(3)硫酸____________ ; (4)2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一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必备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5:56
C. 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1:1
D. 该反应中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A装置中a、b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
(2)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收集装应选______(填编号)用双氧水制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若用B作制气装置,与A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写一点)
(4)用KClO3和MnO2制O2,若选用A作发生装置,则还要增加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并把A作如下改动:__________
(5)用排水法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__________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你是怎样确定集气瓶已收集满气体?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学生设计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
(1)通过此探究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
(2)实验结束后,用灯帽可将酒精灯熄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在t1℃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____c(填“>”、“<”或“=”,下同)。
(2)将t2℃ 时b、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____c 。
(3)t2℃时,28 g b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4)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结晶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B. 若P、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 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D. 若16g M和64g 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