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BCD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a ____;b ____。
(2)甲同学利用 KClO3 和 MnO2 制取 O2,发生装置应选_____(字母);该方法制取 O2化学方程式 _____,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
(3)乙同学在收集好的氧气之后,应将集气瓶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 桌上。
(4)镁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它在空气中能被点燃,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工业上采取将空气液化再分离氮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这个方法的过程属于 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6)丙同学在缺少 MnO2 的情况下,用少量的 KMnO4 与较多的 KClO3 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该方法是否可行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最终制成蒸馏 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可以采用滴入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可通过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 C 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多选,填字母)。
A. 滤纸破损 B.仪器不干净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D.漏斗下端管口未靠在烧杯内壁
(3)已知氯气 Cl2 可以作为水的消毒剂。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 HClO 和氯化氢。请 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
(4)请你说出生活中的一条节水措施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研究的对象是集气瓶中水面以上的空气
B.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C. 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
D. 该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电解水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直接构成的
B. 甲、乙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1
C. 电解的水中加入一些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D. 甲管中的气体能被点燃,乙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C+O2CO2 B. 2CO+O22CO2
C. 2H2+O22H2O D. CH4+2O2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 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 D.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曾用射电望远镜在星际云中发现了甲醛的气体,甲醛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对该 气体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分析时,其中正确的是( )
A. 甲醛是氧化物
B. 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0
C. 甲醛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1:2:1
D. 甲醛是由 1 个碳原子、2 个氢原子、1 个氧原子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制取氧气的质量是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 乙组 | |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 ||
实验现象 | 有气泡产生 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
结论 | 猜想1正确 | 猜想2正确 |
(反思评价)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得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都应在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种改进.经过反复交流,一致认为:A的改进会因_____从而产生误差;B的改进会因反应产生气体使瓶内压强太大,使塞子蹦出而产生危险;C的改进最为科学,那么C的锥形瓶中盛放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
(得出结论)利用C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的结论.
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_____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证明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_____.
(2)_____后打开止水夹,此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由此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3)小明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中A、B都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A管上端加上胶塞.进行如下操作: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
c.将过量的红磷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通电加热红磷,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 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①操作b的目的是_____.
②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约为_____cm (填整数).
③举一条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